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
| A.封建落后性 |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
|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
梁启超曾称誉美国是“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他认为“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各省政府之发生,远在联邦政府以前。虽联邦政府亡,而各省还其本来面目,复为数多之小独立自治共和国,而可以自存。此美国政治之特色,而亦共和政体所以能实行能持久之原因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梁启超赞成在中国仿行共和政体 |
| B.梁启超看到美国的共和政治有其特殊的历史因素 |
| C.梁启超认为美国共和政治不宜推广 |
| D.梁启超认为美国的共和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
|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
|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
| D.不同文明在相互收融中趋于同一 |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的一幅作品。下列表述与这幅图寓意相符的是
| A.列强扶植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
| B.日本对国民政府实行政治诱降 |
| C.日本扶植清末代皇帝建立伪满洲国 |
| D.日本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 |
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 。”这里的“同归”最有可能指的是
| A.民主政治的追求 | B.向西方学习的实践 |
| C.救国救亡的时代任务 | D.个人命运的选择 |
《世界史纲》的作者乔治·韦尔斯说:“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统治有度 | B.科举取士,统治有人 |
| C.儒学独尊,统治有序 | D.制度创新,统治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