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探访世博瑞典馆“未来生活岛” 低碳厨房成亮点
①5月23日是上海世博会瑞典国家馆日。自开幕以来,这个强调创意的展馆中的“未来生活岛——概念厨房”一直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引发着人们对于未来家居生活的思索。
②在“未来生活岛”的展馆中心,布置着一些看似平常的家居用品。不过可别小看它们,这里处处体现着“低碳厨房”的理念。例如通过几个微型小孔降压的混合型水龙头,可以实现节水30%;装有节能变频压缩机的冰箱,能比过去的冰箱节能70%;而用铝锌合金内胆增加热效率的烤箱则可以节电40%。
③倒悬在空中的桌椅和展馆四周的各种彩色管道同样吸引眼球。展馆的设计方瑞典宜家家居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奥尔森告诉记者,把生活中常用的家居用品倒挂在馆内,代表用一种颠覆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彩色管道既是生活垃圾的可持续处理方案“城市循环系统”,也代表了人与人之间各种互利和共生关系。
④“对瑞典很多家庭来说,厨房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在中国也是如此。”奥尔森如此解释选择厨房作为“未来生活岛”展示重点的理由。在他看来,厨房的意义并非吃饭这么简单,厨房不仅是人们和家庭成员情感交流的场所,也是家庭生活中产生垃圾、废水的集中地,承担了循环净化保护环境的使命,可以说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
⑤通过展示“概念厨房”,设计者希望能让更多的参观者看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展馆中的一些理念已经转化为现实。例如减少碳排放,越来越多的节能环保型家居用品投入市场,成为城市减排的新动力。
⑥奥尔森认为,“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这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完全契合。因此从筹备阶段开始,这家世界上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就全力投入了世博会瑞典馆的筹建工作中。“很高兴能有这么多的人来参观我们的概念厨房,希望更多的‘绿色革命’能够从人们日常的家居生活开始。”奥尔森说。 (2010年5月24日新华网)“未来生活岛”展馆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家居用品处处体现着“低碳厨房”的理念,阅读文章第②段,请概括说出这种理念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请分别说出第③段中“倒悬在空中的桌椅”和“各种彩色管道”的设计理念。
在奥尔森看来,厨房可承担哪些功能?
瑞典馆中的“概念厨房”引发着人们对于未来家居生活的思索。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思考呢?请结合文章谈一谈。
阅读下则议论文,完成各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中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身上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身上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身上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他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有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 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________。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丧失"的是除了现实世界之外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世界。
B."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这句话在文中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在第⑤段横线上补写一个呼应开头的结尾,这句话可写为: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D."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他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这句话中"极大可能"应该删去,删去后结论更明确、具体,更令人信服。
(2)第④段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______. 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7日 第4 版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从反面举例论证观点,请紧扣本段分论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事例论据。
(4)请从内容及结构两个方面,具体谈谈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达 子 香
朱明东
①临近办公楼,一阵花香随风袭来,清新而亲切。我精神一振,下意识向楼前的花坛望去。昨日下班时还没开的达子香,一夜之间已次第绽放。
②初见达子香是随父母到大兴安岭落户后的第二年。大兴安岭的春天比内地来得晚。家在县城边。不远处的山坡上除了斑斑点点尚未消融的雪,就是灰秃秃的林木。见我在门前怅然,母亲走过来说:"这里有山有水有树,还有花儿,咋还不高兴?"我说:"这里除了雪花,哪还有别的花儿呀?"母亲笑了:"会有的,这么多的山,哪能没有花儿?"没过几天,山坡上果真开起了大片大片粉红色的花儿。这些花儿就像大兴安岭新生的婴儿,努力睁开眼睛,新奇地打量这个世界。
③达子香是大兴安岭普通却耐看的花儿。枝短叶小,花多为五瓣,粉红淡雅,花蕊细长。在苍茫的群岭中,她就像位女神,静美端庄,朴素大方。那几年,全家七口人,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度日,生活艰难可想而知。母亲向来勤俭,每花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我理解母亲,她这不是小气,而是在帮家里减轻负担,哪怕这负担微乎其微。 在对孩子们的学业上,她却毫不吝惜花钱。我刚上初中时,心里老想买本《现代汉语大词典》,可因定价相当于父亲一天的工资,就没敢说。细心的母亲得知我的想法后,二话不说,领我走五里多路赶到县城的新华书店,硬是把词典买回来。母亲说,只要是学习用的,家里就是再吃紧也要供你。邻居张老太太粮食不够吃,母亲狠狠心,硬是把家里节余的半袋白面送过去。母亲总是鼓励孩子们一心向善一心向上,要像达子香般朴素而纯美。
④春末夏初,群岭依然萧瑟,达子香却率先绽放。遍及山岭盛开的达子香默默展现自己的美。她不畏寒冷,也不张扬芬芳。短暂的生命里她甘于寂寞,把生命全部献给山岭、树木。每当达子香盛开时,母亲就经常向山岭眺望,视线里,一定有漫山遍野的达子香。达子香名不见经传,她不似牡丹富贵,也不似玫瑰娇媚。开发建设以来,达子香把所有朴素的美都回馈给大兴安岭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这种回馈,无疑是一种恩泽,她让大兴安岭不再寂寞。
⑤ 越是艰苦,达子香就越美越香。开发建设者们正如达子香,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达子香。多少年来,万千英雄儿女投入到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中,战胜各种困难,不仅站稳了脚跟,为共和国建设提供无数优质木材,还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为林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储备。寒时,达子香不见美,一到春回大地,达子香就把美显现。美了山,美了岭,美了所有人的心。莫道达子香只惜春,其实早在严寒时节,她就踏上奉献的征程。任风虐雪饕,她坚强地站立着,坚强地积蓄美的能量。哪怕风一阵强似一阵,雪一次比一次狂,也囚不住她生命的灿烂。一绽放,她就全身心去把生命点燃。在点燃生命的过程中,她迎来无限的春色,还有群岭上丰沛的光。而这,不正是大兴安岭建设者们生命的写照吗?
⑥寂寞的不再寂寞,荒凉的不再荒凉。大兴安岭是宝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哪怕风料峭了山岭,达子香依然闪动着明亮的眼,把大兴安岭扮靓。我热爱达子香,那大兴安岭特有的芳香。这种热爱,是对大兴安岭精神最朴实的颂扬。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想一想:文章以"达子香"为标题有哪些妙处?请阅读全文后作答。
(2)第③段画线句写了关于母亲的两件小事: , ,体现了母亲 , 的形象特点。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结合第⑤段段意,理解加点词"点燃"的含义。
(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大兴安岭精神"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名著《昆虫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电流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那转变是如此突然,样子是如此吓人,以致一个没有经验的的观察者会立即犹豫起来,把手缩回来,生怕发生意外。即使像我这么已习以为常的人,如果心不在焉的话,遇此情况也不免吓一大跳。
②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 双翼整个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③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④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⑤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己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但还来得及时它却并没有逃走。它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蠢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⑥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
(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昆虫记》,有删改)
(1)选文中螳螂在捕食时表现出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
(2)选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3)阅读了《昆虫记》全书,你认为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大马士革剃刀
王方晨
老实街居民,历代以老实为立家之本。学老实,比老实,以老实为荣,是我们从呱呱坠地就开始的人生训练。生活在老实街,若不遵循这一不成文的礼法,断然待不下去,必将成为老实街的公敌。
可是,对刘家大院陈玉伋的遭遇,我们至今感到极为迷惑。
陈玉伋从外乡来,租了刘家大院两间房,开的是理发铺。他剃头走的完全是理发的老路数,按捶拿剃,干推湿剪,给人整得利落无比,钱却一分不肯多要。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没用电的。没用电,可是用人了呀。人喝了水,吃了粮,租了房,一站就大半天,力气工夫岂是白来?显然,此人够老实。
然而在我们的记忆中,最当得起"第一"的大老实,是左门鼻。
左家以前是民国时期莫大律师家的马夫,莫家去台湾前将大院赠予左家,然而,左门鼻多年来却不将莫家大院据为己有,而是将它维护成原来的样子,等候着莫家人回来。他在家开小百货店,说不准开了多少年。我们都爱来他家买东西,比别家便宜,有时候不赚钱,他也卖,他说店是开在自己屋,不像人家还得交房租。他是个光头,留光头的一个好处,是可以随时自己给自己剃。和左门鼻朝夕相伴的,是一只叫"瓜"的老猫。
陈玉伋入住刘家大院和理发铺开张,左门鼻都去帮忙。小百货店没有人,没关系,从没丢过东西。陈玉伋的理发店开张不久,名声就传播了出去。特别是那些中老年街坊,非常喜爱他的手艺。最初来让陈玉伋理发的多是老实街的人,没出几日,附近街巷都有专门寻了来的。自然会有人向左门鼻子问路,左门鼻都热情指点:"您可问着了!前面就是。"
下午有段时间,小百货店总显得特别清静。左门鼻从店里往外望,不时看到理完发的人从陈玉伋理发铺里清爽爽走出来。不看倒还好,越看越觉得头上像生了虱,长了根根芒刺。左门鼻烦躁不安到天黑,就带了自用的那把剃刀,去找陈玉伋剃头。剃完头,他要把剃刀送给陈玉伋,算是理发铺开业的一份贺礼,而且,老实街来了陈玉伋,他还要自己给自己剃头,像是说不过去。陈玉伋迟疑地收下了。可两天后的晚上又还了回来,还给剃刀配了一个牛皮虾匣子,并告诉左门鼻说:"这是个大稀罕物,有一个外国名字,叫'大马士革剃刀'.这剃刀是乌兹钢,造这钢可是秘密。这刀是绝版的了,多少年来,我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形。那天眼拙,没看出来。君子不掠人之美,这样的好东西陈某人断不敢收。"左门鼻执意再送,老陈登门再还。这事很快被我们老实街的人传为佳话。
日子安宁如常。直到有一天,左门鼻的老猫"爪"被剃得光溜溜,像个怪物。
"谁能把毛剃这么光?从头到尾,耳朵眼儿里,脚爪缝儿里。呶,眼睫儿也给剃掉呢!"众人议论。
光身子老猫蜷缩着躲起来,被众人发现后在老实街上一路狂奔,坠河而死。我们觉得这简直就是老实街百年未有的耻辱。左门鼻追得气喘吁吁,还没赶到老猫落水之处,就走不动了。往地上一坐,看着流水,痛心疾首说:"爪,你就不能等我一等?你若为人,也是我这年纪,你就这样生生把我撇下!"
是谁让老猫蒙羞,也是让我们老实街居民蒙羞?能把一只猫剃得如此之光的,究竟是怎样一只魔手?我们一直都在猜测那个卑劣的凶手。似乎有巨大的隐忧如同阴云压在我们每个人头上。
老实街上最有资格为虐猫案充当判官的,是左门鼻。然而在虐猫案发生后的三天里,是左门鼻第一个踏入陈玉伋理发铺。他在那里剃了头,走到街上,好像从来没有什么猫不猫似的。但,从此陈玉伋常常一个人整天坐在冷清的店里,两臂下垂,好像两只受伤的翅膀,整个身子也像是被什么绳索紧紧捆成了一根芦柴棒。
一个月后,陈玉伋离开了老实街。临走前一天的深夜,他来到莫家大院请左门鼻给自己剃了光头。他回老家不久就去世了。
后来,老实街拆迁。一个捡破烂的老汉从莫家大院的废墟里翻捡到一只精致的小匣,里面是一把剃刀,刀刃上沾了根纤细优美的猫毛。
(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讲述老实街的左门鼻与陈玉伋两人围绕大马士革剃刀发生的故事。
B.剃刀是左门鼻与陈玉伋友谊建立和崩塌的见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
C.陈玉伋离开老实街是因为他自己做了"不老实"的事,成了老实街的公敌。
D.小说结尾暗示给老猫剃光毛并想嫁祸、逼走陈玉伋的是莫家大院的左门鼻。
(2)简要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小说结尾关于"谁是虐猫真凶"的暗示似乎出人意料,但前文中已有多处铺垫。试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陈玉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