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石   梁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
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请说出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
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
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看云识天气》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4-18题。(10分,每小题2分)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对本段文字的中心句分析正确的一句()

A.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
C.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D.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 现什么样的天气。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

A.摹状貌 B.举例子 C.作诠释 D.打比方

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D.描写

本段的语言特点( )

A.平实自然 B.生动形象 C.简洁精炼 D.铿锵有力

本段说明云的哪些方面内容()

A.云的姿态万千,很美丽。
B.云的变化无常,有时令人恐怖。
C.云的姿态和变化与天气的阴晴雨雪息息相关。
D.云的姿态和变化与气温有关。

阅读《紫藤萝瀑布》中的节选文字,完成小题。(10分,每小题2分)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个一朵花,组成了万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一句中的“焦虑、悲痛”指的是 ()
A.对小弟身患绝症的悲伤。
B.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
C.家庭过去所受的折磨。
对“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看到花心里很平静,忘记了世俗的纷争。
B.作者从对藤萝花的欣赏中认识到“花与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多日的郁积于胸的苦闷逐渐消失了。
C.看到花想到活着有多么的快乐。
D.乐生恶死是人类的本能,作者沉浸在紫藤萝瀑布所营造的生机盎然的境界中,生之欢乐带走了死之悲哀。焦虑悲痛一旦解脱出来,就变得平和宁静。

文章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有什么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相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
B.用十多年前的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形成类比(以花喻人)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C.为后文做铺垫。
D.表达了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

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A.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B.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C.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D.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为何加快了脚步?下面对原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B.作者有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和永恒
C.我忍受不了这妖艳的花,想赶紧离开。
D.面对紫藤萝,“我”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心情轻松了,脚步自然会加快。

说明文阅读。
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 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 2~0.4之间。
④与蜂鸟形体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动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着这个神秘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飞行生物或游水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晚。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
B.科学研究表明,空中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的运动并不完全是自由的。
C.美国军方研制出的机械鸟可能渗入敌方的机密要塞进行刺探。
D.海豚的形体要比蜂鸟大得多,但它们的运动常数却都落在0.2~0.4之间。

第③④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第⑤段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答:
神秘的“运动常数”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用途?(3分 )
答:

记叙文阅读
无人看到你的忧伤
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说不清是悲是喜,就那样悄无声息地行走,听着我轰隆隆碾过的得意的车轮。
②我读大学的时候,他才刚刚小学毕业,没有考入重点中学,有人见了他便嘻笑说:你姐姐当初读的可是最好的初中,你念的这所,她看都看不上眼呢。他也不争辩,白人家一眼,便用力地甩一下书包,走人。
③他在学校里,遇到的老师,有听说过我的,上课的时候看他开小差,偷偷听流行歌曲,便用教鞭敲他的脑袋,挖苦他说:你和你姐姐一个爹妈生的孩子,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他红了脸,将CD机关掉,耳机却是塞在耳朵里,始终不肯摘下。下课后有同学围拢过来,将一本最新的杂志放在他面前,指着上面我的笔名,说:看你姐姐又发文章了,写得好棒呢,你那些经常被老师念的文章,不会是她替你写的吧,或者,是将你姐姐读书时的作文拿出来抄了一下?他并不气,拿过杂志,翻到我的那篇文章,趴在书桌上,默默地看完,而后起身默默地还回去。
④那时,我和他很少说话,放假回家的时候,看到我来,他都不会喊一声姐姐,却会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笨手笨脚地去厨房做饭,烧了稀粥,炒了青菜,还用油炸了丸子。我坐在沙发上看书,他便端过来,说:“吃吧。”父母回来看到他烧的饭菜,尝一口,说:“真咸,怎么能吃?”我替他解围:“比我做得好吃多了。”父亲便瞪眼:“做饭再好吃管什么用?学习要比你一半好我们也知足了。”我在家的时候,他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几率也高。常常便不知怎么,就和他们争吵起来。他不是那种叛逆到跟父母气势汹汹吵闹的孩子,他只是争辩两句,便出了家门。家人从不去找他,也知道他没有钱,根本走不远,顶多是在小城里游逛到天黑,而后踩着稀薄的月光,寂寞地走回家去。
⑤有时候我会背着父母出去寻他,在一条偏僻的小巷子里,他坐在石凳上,低头用一根树枝胡乱地画着什么,我劝他起来回家,他始终不肯,只说:“让我一个人待会儿。”我只好走开,没多远,听见后面啪嗒啪嗒的脚步声,回头,却看到一只毛色灰暗的流浪狗,停住了,用忧伤的目光,安静地注视着我。我的心突然很疼,不忍再看,扭头走开。
⑥年龄愈大,我们的话语愈少,后来他用几十元钱,从同学手里买了二手手机,开始发短信给我。为了省钱,他的每一条短信有好几十字,而我因为懒惰,回复给他,常常就一两个字。
⑦有一天在家,我无意中进入他的卧室,打开床前的抽屉,看到一本厚厚的留言册。心里好奇,打开来看,一页页地翻过去,心内便生出丝丝的疼痛,犹如一把小刀,面无表情地割着我的手臂。几乎每隔两页,便会看到别人给他的留言里,千篇一律地说:真羡慕你,有一个如此优秀的姐姐,有她一路帮扶着,想必你也会有美好幸福的未来。留言册的下面,是一本一本的杂志,我的文字,在其中光芒闪烁。而我出过的第一本书,也不知他从哪儿买到,已经翻看得书页脱落,却在抽屉的最里面,以它夺目的光泽,将他整个的年少时光,霸道地笼罩。
⑧ 突然想念10岁以前的他,送我上学,在雨后的泥地里走,我载不动他,他便啪一下跳下车去,踩着软泥,在小路上一边奋力飞奔,一边回头看我,而且兴奋地大喊:姐姐,快点骑啊!你追不上我啦!我看着他两条瘦瘦的小腿,犹如一只鸟儿的翼翅,自由地在风里拍打,心底的温情,慢慢膨胀,成为一朵大大的棉花糖。
⑨那段记忆,我写入了书里,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会看到;而我也会看到,他褪掉沉重的外壳,如一只蓬勃的大鸟,毫不犹豫地飞离我锐利冷硬的光环。
请概括第①段 “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相应的事件(任意三个)。(3分)



第⑧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第⑧段的记叙顺序是,其作用是

第⑤段画线句 “我”看到流浪狗,心突然很疼,不忍再看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并概括文中弟弟的形象。

阅读《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完成后面的问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王稀君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屏幕。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当下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低头族”:他们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大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晴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概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概率增加了43%。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 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有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⑨手机虽然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找回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有人说,“低头族”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问题。人们感叹:科技发展,究竟带来的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
⑩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选自2013年10月28日《国际先驱导报》)
第①段从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说起,有哪些好处?


结合上下文,思考第⑤段与第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读过文章,你觉得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品读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加点的词“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