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毕力平险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B..。.....。。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




C..。.....。。

 

  杂然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D..。.....。。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司马光的《宋太祖善待赵普》 一文,完成题。(14 分)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② 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③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④屏,退避。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忽幸其第()②方遣使致书()
③臣未发书()④但取之()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当奏闻而却之

A.迹存《述异》之志(《短文两篇》) 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短文两篇》)
C.至之市(《郑人买履》) 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停两处)
因命韩王谢而受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2)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短文两篇》)

读完文章,你觉得宋太祖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中有两个成语:1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组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2分)

A.①于舅家见之;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①不能称前时之闻;②惟闻女叹息。
C.①但当涉猎;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将文言语句译为准确、流畅的白话。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中写了孙权、吕蒙和鲁肃三个人物,哪一个是中心人物?为什么还要写其他两个人物?
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孙权劝学”而不叫“吕蒙治学”或“鲁肃叹学”呢?
这则历史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亡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
【注释】①牧圉(yǔ):到牧场中放牧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①契丹主其不拜( )②肯害我 ( )
省母,遂复入契丹( )④契丹主待之厚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此今之贤者

A.马之千里者(《马说》)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千里之能(《马说》) D.何陋之有(《陋室铭》)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由是汉人各安生业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2分)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不少于两点)(2分)

阅读文言文《徐文长传(节选)》。(共14分)
徐文长传(节选)[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其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言词语解释
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大试不利()‚胡公皆之()
ƒ介胄之士膝语行 ()④无忌惮()
⑵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总督胡梅林公知之

A.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 B.间令吴广之次所旁(《陈涉世家》)
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划两处)
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翻译下列句子
(1)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
译文:
(2)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
结合具体内容,请简析徐文长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便船屋俨然
B.是大同秦王唐雎曰
C.有良田美池桑竹属忠属也,可以一战
D.故人不独其亲贤臣,远小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的是

A.两个文段都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但《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是虚构的。
B.“外户而不闭”说明作者认为在理想社会当中,盗窃和害人等坏事情不会发生。
C.“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是指儒家的理想社会。
D.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里和儒家的大同社会中老人和小孩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