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855年—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中,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地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孙中山因此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最好的制度”。持此观点的理由是中国的科举制度 ( )
| A.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光大了儒学 |
| B.是中国传统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根本保证 |
| C.统一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便于巩固中央集权 |
| D.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体现了公平竞争原则 |
一位外国观察家评述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时说:“已经达到一个国家地位低落的阶段,低落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属性的地步。”近代中国低落到此种“地步”应该是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 B.《北京条约》签订后 |
| C.《天津条约》签订后 | D.《辛丑条约》签订后 |
义和团成员曾愤怒地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 B.有利于取得清政府的支持 |
| C.反映了义和团科学的斗争口号 | D.义和团运动盲目的排外性 |
“又是庚申(1920年)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诗句中这些习俗的变化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
| A.民族解放的进展 | B.民主革命的成就 |
| C.工业革命的启动 | D.启蒙运动的发展 |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1894年-1921年应该填:
| 时 期 |
主题词 |
| 1894-1921年 |
|
| 1921-1935年 |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
| 1949-1956年 |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
| 1978-2001年 |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是指:
| A.清政府 | B.南京临时政府 | C.北洋政府 | D.南京国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