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
儒家和法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言论不能为封建君主所容忍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材料体现了法家观点
②材料体现了墨家观点
③材料体现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④对法的贯彻程度关系着国家强弱()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荀子在《君道》中说“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由此我们可知荀子()
A.有民本的思想 | B.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
C.主张性恶论 | D.主张礼法并施 |
所谓“唐诗晋字汉文章”,反映了晋代书法的时代特点是
A.尚意 | B.尚法 | C.尚韵 | D.尚态 |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材料中的“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新”在
A.注重经典考证 | B.针砭社会时弊 |
C.学习西方文化 | D.批判理学旧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