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① |
| C.③①②④ | D.④②①③ |
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 A.地壳上升 | B.断裂下沉 | C.变质作用 | D.流水沉积 |
该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9—10题。
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公路沿河流修建 |
| B.汛期最有可能被洪水冲毁的路段是丙 |
| C.该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
| D.W村位于下游,图示四村中水质最差 |
监测与预报该区域自然灾害需要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 A.GPS和GIS | B.RS和CIS | C.RS和GPS | D.数字地球 |
读全球人均粮食、土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完成7—8题。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世界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 |
| B.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
| C.人均粮食拥有量略有增长 |
| D.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加剧 |
据图分析,1990年以来,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主要依靠()
| A.增加耕地面积 |
| B.增加化肥使用量 |
| C.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
| D.兴修水利,增加灌溉 |
该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读图完成5-6题。
该地最有可能存在的现象是()
| A.植被稀少,常年干旱 |
| B.有商品谷物农业分布 |
| C.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
| D.河流冬春季有凌讯现象 |
该地夏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在年内出现频率为()
| A.1 | B.2 | C.3 | D.4 |
读“某区域示毒图”,完成3—4题。
图示地区存在咸潮现象,其发生季节和主要原因是()
| A.春季寒潮导致海水倒灌进入河流 |
| B.秋季台风引起风暴潮使海水倒灌进入河流 |
| C.夏季人海径流量大,河口河水位高于海水位 |
| D.冬季人海径流量小,河口海水位高于河水位 |
该河口附近海域3—5月容易发生的生态问题是()
| A.台风 | B.寒潮 | C.赤潮 | D.咸潮 |
读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危害分区评价图,完成1—2题。
引起北京市郊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兴建水库 | B.过度抽取地下水 |
| C.大水漫灌 | D.高大建筑群成片发展 |
北京市地面沉降可能引起的危害最不可能是()
| A.损坏地下管道工程 |
| B.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
| C.降低防洪排涝工程的效能,造成大面积积水,使洪涝灾害加剧 |
| D.海水倒灌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质变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