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装满煤油的烧瓶、两个带有橡皮塞的粗细均匀的相同玻璃管,两根不同阻值的电阻丝,以及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电源等.两个实验小组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分别设计了图甲、乙所示的两个方案.
(1)这两个方案的共同点是通过观察什么知道电热的多少.
(2)甲方案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3)乙方案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影响电流产生热量的因素,准备了两个相同的烧瓶,内装质量相等的煤油,两个带有橡胶塞的规格完全相同的温度计,三个规格完全相同的滑动变阻器,四根阻值不同(R1 >R2 ;R3=R4)的电阻丝,以及电源、开关、导线等。
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两个方案。
(1)甲方案可探究当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的关系。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较多的是温度计。(选填“A”或“B”)。
(2)乙方案可探究当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的关系。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较多的是温度计。(选填“C” 或“D”)。
小丽和小亮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如图1所示。
(1)在图1所示的实物电路中,连接有错误。
(2)请你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3)小亮将电路连接的错误改正后开始实验,在闭合开关S前,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端。(选填“A”或“B”)
(4)在此实验中,为达到实验目的,每次应更换,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改变其连入电路的阻值,目的是使表的示数保持不变。
(5)在实验过程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点时,发现两电表的示数如图2甲、乙所示,则此时小亮所使用的电阻为Ω。
(6)小丽重新设置了小亮实验中不变量的数值,又进行了多组实验,并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绘制出通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图3所示。请你根据图像判断,当导体电阻为5Ω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A。
小刚为比较A、B两种液体的吸热本领,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他用完全相同的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各两个进行实验。
(1)实验应控制:两个烧杯中所装的A、B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相等。
(2)给两种液体加热,记录两种液体的初温和末温,当相同时,温度升高较多的液体其比热容较。
(3)在实验过程中,小刚发现两液体温度都升高20℃时,A液体需加热5min,B液体需加热10min,则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在“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10Ω。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所示的实验电路中未连接部分连接完成(连线不得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按照你连接的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节至最(选填“左”或“右”)端。
(3)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为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4)该实验还可以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小灯泡的电阻为 Ω。
中学物理课外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型金属体(高度为10cm)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如图所示,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h/cm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F/N |
4.75 |
4.25 |
3.75 |
3.25 |
2.75 |
2.25 |
2.25 |
|
F浮/N |
0 |
0.50 |
1.00 |
1.50 |
2.00 |
2.50 |
2.50 |
(1)请将实验记录表填写完整;
(2)依据表中数据,在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浮力F浮与深度h关系的图像;
(3)通过对图像的分析,你得到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