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带正电小球靠近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B的A端,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端出现负电荷,B端出现正电荷,关于导体AB感应起电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用手接触![]() |
B.用手接触一下导体AB的正中部位,导体仍不带电 |
C.用手接触一下导体AB的任何部位,导体将带负电 |
D.用手接触一下导体AB后,只要带正电小球不移走,AB不可能带电 |
如图所示,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的物块在t=0时被无初速释放,此时开始受到一随时间变化规律为的水平力作用.
、
、
和
分别表示物块所受的摩擦力、物块的加速度、速度和重力势能变化量,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上述物理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如图所示,虚线表示某电场的等势面.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运动到B的径迹如图中实线所示.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为aA、电势能为EA;在B点的加速度为aB、电势能为E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粒子带正电,aA>aB,EA>EB |
B.粒子带负电,aA>aB,EA>EB |
C.粒子带正电,aA<aB,EA<EB |
D.粒子带负电,aA<aB,EA<EB |
我国已成功发射了两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和“嫦娥2号”, “嫦娥1号”绕月运行的轨道高度为200公里,“嫦娥2号”绕月运行的轨道高度为100公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2号”和“嫦娥1号”发射速度都必须大于第三宇宙速度 |
B.“嫦娥2号”绕月运动的周期小于“嫦娥1号”绕月运动的周期 |
C.“嫦娥2号”绕月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嫦娥1号”绕月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
D.“嫦娥2号”与“嫦娥1号”绕月运动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
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带电体看成点电荷运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
B.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究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
C.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运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 |
D.法拉第在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
用卡尺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当缝宽由0.1 mm逐渐增大到0.5 mm的过程中[ ]
A.衍射条纹间距变窄,衍射现象逐渐消失; | B.衍射条纹间距离变宽,衍射现象越加显著; |
C.衍射条纹间距不变,亮度增加; | D.衍射条纹间距不变,亮度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