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耐辐射微生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新疆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学者石玉瑚经过长达八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从高放射性土壤中分离出一批耐高辐射真菌(含酵母菌)。目前,新发现耐辐射放线菌的成果已在该领域权威刊物《国际微生物系统分类学》(IJSEM)上正式发表。
石玉瑚说,经过初步试验,他们所发现的耐辐射微生物特别是耐辐射真菌还有很强的耐重金属(如铅、铬、钴、镍、铜)、耐紫外、耐有毒有机物、耐旱和耐盐等特性,对重金属具有富采、转化、释放等功能。这意味着为航天航空应用、农业及医疗新产品研发等提供了可行途径。
在一般情况下,人在5戈瑞(辐射强度的计量单位)的辐射下只能存活1个小时,10戈瑞相当于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辐射剂量,普通细菌在2000戈瑞-5000戈瑞辐射下全部死亡,而石玉瑚此次分离的耐辐射真菌能在10000戈瑞-30000戈瑞的高强度辐射下存活。
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积极参与者,对于环境修复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包括耐辐射微生物在内的极端微生物,由于其特殊生命现象、生理特征、代谢机制和潜在的巨大开发价值等备受世界各国科技界的重视。
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经辐照灭菌腐败的肉制罐头中发现了能在5000戈瑞-25000戈瑞辐射下存活的细菌,并将其命名为“耐辐射奇异球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诸多国家相继引进“耐辐射奇异球菌”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
从1945年7月美国第一次核试验至1998年5月的巴基斯坦核试验,全世界有8个国家在30多个核试验场进行了2083次核试验,这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
2003年起至今,石玉瑚开始对我国高辐射污染区土壤进行耐高辐射生物资源研究,目前已经获得耐10000戈瑞-30000戈瑞辐射,包括“耐辐射奇异球菌”在内的各类耐辐射细菌、放线菌、真菌共1000余株。并初步确定耐辐射微生物新科1个,新属10个,新种20多个。其中1个以石玉瑚名字命名的耐辐射放线菌新属得到了国际认可,并将于近期刊出。
石玉瑚说:“分离出耐辐射真菌实现了耐辐射微生物从原核向真核的跨越,为探索耐辐射微生物的生命起源与进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气候变化对地球物种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
石玉瑚表示,耐辐射真菌的发现可揭示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同一辐射下基因修复遗传的差异性,进一步阐明微生物耐辐射机理,为放射性污染生物修复和防止核电站放射性核素渗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73岁高龄的石玉瑚,目前就职于新疆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他先后完成过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科研成果曾获得联合国科技发明创新之星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下列对“耐辐射真菌”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耐辐射真菌指在起码5000戈瑞以上高强度辐射下仍能存活的真菌。 |
B.耐辐射真菌作为一种极端微生物,有其特殊生命现象、生理特征、代谢机制和潜在的巨大开发价值。 |
C.耐辐射真菌有很强的耐重金属、耐紫外、耐有毒有机物、耐旱和耐盐等特性。 |
D.耐辐射真菌的发现为揭示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同一辐射下基因修复遗传的差异性研究提供依据。 |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在5戈瑞的辐射下只能存活1个小时,而普通细菌在2000戈瑞-5000戈瑞辐射下将全部死亡。 |
B.“耐辐射奇异球菌”是美国科学家在在经辐照灭菌腐败的肉制罐头中发现的,而我国科学家在对高辐射污染区土壤进行耐高辐射生物资源研究中也发现了它。 |
C.石玉瑚他们的研究已经确定耐辐射微生物新科1个,新属10个,新种20多个。 |
D.国际认可了石玉瑚分离出的1个耐辐射放线菌新种以石玉瑚名字命名。 |
请你分析我国科学家新发现耐辐射真菌的意义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横田少佐①希尔尼(新加坡)
我站在海山街口②,东张西望。这一带的景物,对我说,熟悉又陌生。对于蹲在五脚基、忙着拍照的横田先生说,这一切,陌生又熟悉。四十年前,我的祖父,蹲在这里,等待过关,过后,当他登上夜行军车,就不再回了。横田先生的祖父那一伙人呢?当年这一群无辜命运的主宰者!今天我们前拍摄的,是要印证历史的冷漠?“没有什么好拍的!”我拉了横田一把。
“到别处走走吧,要不然三两天内走不遍你的目标呢!”我把一袋摄影器材背起,然后朝向广合街、豆腐街一带走去。一路上我甚少开口,他也乐得自然摄取景物。作为对待一位海外社友的态度说,我是有点冷待了远方的朋友。不过,当社长告诉我,他的祖父当年曾经是“昭南③市政会”的一员时,我对横田先生的到访,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感。
“横田先生,你应该随你的祖父一同前才对,他可以告诉你更多的过往。不是吗,不久前就有一批前朝遗老这儿威耀一番。”
“哦,不,家祖以前只在这儿居留一段非常短的时期,后因病回国。——何况,近年他不良于行……”
“不然,他会再度南下'进出'一番?……”我有点冲动地打断了他的说话:“历史是一切过往的见证,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评价。”
“是的,祖父说过,他们当年被派担任保护八十万市民日常生活的职责是有待评估的。”
我的天!我不再开口。脑子是有点儿混乱。大屠杀、良民证、共荣圈、宪兵队、慰劳所、奉献金等等似曾相识的名词,在我脑海里翻滚着。在那漫长的日子里,一切少不了血与泪。在湛蓝、宽朗的天空下,紧张的空气,向路人飞扑,仿佛要说服人们,一切过往不曾发生过。站在横田先生的旁边,一切很难忘怀。譬如说我们在南京街吃午餐时,我想起了南京。譬如说在伊丽莎白道,我们蹲在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前拍鱼尾狮的英姿时那一股无名的感触。黄昏时分,我们站在市政厅,不,政府大厦前拍纪念照。
“到十合百货公司去吧!刚开张不久的。”
我说。听说正式营业那一天,有二十万人涌了进去抢购。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我们越过马路,朝莱佛士城走过去。
“慢着。”
横田又拿起照相机,朝向那探天的浮雕对焦距。夕阳、浮雕、车浪、晚霞,一幅日落而息的安详图景。我们走过围栏,偌大的纪念碑,鲜有游人。碑的四周,池草萋萋;远处,车声隆隆。我想起广岛原爆,片片残瓦,层层钟声,串串纸鹤,和平雕像,小女孩的心声,慰灵碑,一切的一切……
“这是什么?”
“哦,长生殿。”
我有意无意地说着:“那年你们的祖父留下的一点纪念。”
“你是说他们出钱建的?”横田认真地说。
“不,是他们提供机会罢了!”我趋前,拍拍灰坛,说道:“我的祖父、八叔一家,都葬在这儿!”
“干什么?”
“他们都在当年‘皇军进出’时无辜被杀的!”
“无辜?”横田用惊慌的眼神望着我。
“这石碑,是对当年许许多多蒙难同胞的一种纪念与追悼。”
“多少?”我出示了手掌。
“五十?”我摇头。
“五百?”摇头。横田走到我跟前,一脸狐疑:“你没有开玩笑吧?难道是五千?”我没有回应,我不想让他知道正确的数目,他还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让历史去告诉他吧!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良久,横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
“祖父不可能欺骗我啊!他说当年是这儿保护市民的!”
“我的祖父也不可能欺骗我,他确确实实躺在里头。”
暮色已沉,我看不清横田先生的脸色,好一阵子,他回身把摄影器材收好,说道:“我不去逛百货公司了,让我回旅店,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你能过一趟吗?我们谈谈。”
我点头。
“这也好,我先送你回去。”
我望一望腕表。
“差一点给忘了,我那两个小侄正等着用车,听说——听说晚上有个西城秀树的演唱会……”
注:①少佐:二战日军军衔,横田少佐是横田先生的祖父。②海山街是新加坡大屠杀的集中出发地。③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全岛沦陷,两天后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宣布新加坡更名为“昭南岛”。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
A.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加坡的故事,并暗含着一段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历史,语言蕴藉,表现手法多样,情节步步深入,主题发人深省,读耐人寻味。 |
B.文章开头写对海山街口一带的景物,“我”是“熟悉又陌生”,横田先生是“陌生又熟悉”,这两种说法富有深意,值得回味。 |
C.小说以人名为标题,既有突出小说人物的意思,又有以“少佐”这一军官名凸显小说主题的意思,因为到访的横田先生曾经在这里犯下侵略罪行。 |
D.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横田先生到新加坡到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长生殿等地拍摄,表现了他赎罪者的心理。 |
E.“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表明“我”对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加坡受欢迎的些许无奈。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说中横田先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关于小说的结尾段,有人说是点睛之笔,有人说是蛇足赘余,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道教不仅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发现者,而且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培育者,或者说,江南山水能够在六朝时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审美形象,道教在其中发挥的塑造与培育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六朝时佛、道勃兴,道教在他们审定的那些洞天福地旁边修建了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在这些道观的衬托下,朴野的江南山水开始弥漫出强烈的人文气息,获得了高贵、卓越和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如元嘉末陆修静在庐山构筑精庐,居处修道,号太虚观。由于陆修静崇高的威望,太虚观的建设受到了当时达官贵人和皇家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到了北宋时,太虚观仍然是南方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太虚观屋宇宏丽,倚崖濒泉,观后有苍翠古樟和陆修静手植的古松,这些都为提升庐山的审美品质、丰富其审美意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庐山如此,整个江南山水都因六朝时为它布上的浓郁的道教色彩而让人们产生更多更美的想象和回味。
六朝时期,道教领袖们将觉醒的自我意识、道家的自由精神与正在崛起的山水审美相结合,通过吟诗作赋、弹琴绘画,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人与山水环境关系的思考与体悟生动地表达出。道教在对江南山水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这些独创性的作品不断地融入人们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使江南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含蕴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如郭璞的“游仙诗”就颇具道家特色。这些游仙诗往往着力于描绘类似于“青溪千余仞”“绿萝结高林”的江南山水美景和“静啸抚清弦”“仰思举云翼”的逍遥的神秘道士,它们共同组成的和谐意境既是道教的理想生活,也是供世人把玩江南山水精神意味的动人乐章。
六朝开放的社会心态促进了儒道释三家的融合,使得众多儒士深入江南山水之中,与佛僧、道士们论道谈仙,并在此过程中创作了大量吟咏赞美江南山水的优秀艺术作品,从而为江南山水成为六朝社会审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藉山水以体道,如孙绰《游天台山赋》中的“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有的俨然把道家所构建的虚灵世界当成了自己安身立命的现实。如对司马氏政权不满而又感到世事不可为的阮籍在其创作的多首《咏怀诗》中都表达了不屑于世俗欢乐,而愿到江南山水中追随神仙、获得永恒慰藉的愿望。可以看出,道教将道和仙置入江南山水中,构成了六朝文人吟咏江南山水进行文艺创作的十分重要的诱因。
总之,作为一种重自然、重养生的本土宗教,道教在六朝时期成为推动对江南山水进行审美,确立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重要力量,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以此审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许多中国美学中的玄奥、精妙命题便都可以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
(选自2013年2月28日《甘肃社会科学》,作者吴海庆。有删改)下列对“道教对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培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教在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塑造与培育方面功不可没,其审美追求使江南山水在六朝时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审美形象。 |
B.六朝时兴盛的道教在山水美景旁修建的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将朴野的江南山水赋予强烈的人文气息。 |
C.吟诗作赋、弹琴绘画是道教常见的审美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将人们对人与山水环境关系的思考与体悟生动地表达出。 |
D.道教的审美实践使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蕴含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从而不断地影响和塑造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郭璞的“游仙诗”能体现出将觉醒的自我意识、道家的自由精神与正在崛起的山水审美相结合的风格,颇具道家特色。 |
B.陆修静在庐山修建太虚观,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到了北宋时,太虚观仍然是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 |
C.儒道释的融合使得吟咏赞美山水的优秀艺术作品涌现,从而为江南山水成为六朝社会审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
D.阮籍对司马氏政权不满,但又感到世事难以改变,故其许多作品中都流露出到山水中追随神仙、获得永恒慰藉的愿望。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朝文人吟咏江南山水时,常常将道和仙置入山水自然中,藉山水以体道,将道家所构建的虚灵世界当作自己的追求。 |
B.游仙诗将江南山水美景和逍遥的神秘道士组合在一起,既表现了道教的理想生活,客观上也引领人们品味江南山水精神。 |
C.洞天福地使江南山水获得了更加高贵、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提升了审美品质,丰富了审美意蕴,给人更多美的感受。 |
D.立足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这一观点审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许多中国美学中玄奥、精妙命题便可以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 |
课外现代文阅读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②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③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①段叙述自己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六十年的朋友,三十年的邻居,突出了友谊的长久和融洽,也为正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了铺垫。 |
B.②段和⑤段写老友在花园侍弄花草,写法上没有什么变化,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老友爱花、乐观的形象,也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老友深切的怀念。 |
C.⑤段将失去了主人的园花拟人化,其实是烘托失去了老友的作者自己内心的真实状况。 |
D.文章最后三段以大量的篇幅想象园花在秋冬及明春的遭遇,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园中花的同情,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和博大的胸怀。 |
E.这篇怀人散文,在表达自己因为老友的突然离世而产生的痛苦和思念之情的时候,运用了对比和想象的写法,虚实相映,生动感人。请解释作者引用的“当时只道(认为)是寻常”这句诗句在文中的含义。
从全文看,文章是如何处处表现 “寂寞”之情的?
作者用“煤的形成”来比喻,这样比喻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
“无恶意的闲人”是指:“有恶意的闲人”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