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N a C l N a 2 C O 3 H C l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只有 N a C l
猜想(三):废液中的溶质是 N a C l H C l
猜想(四):废液中的溶质是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一)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
(1)为验证猜想(二),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 A g N 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强认为猜想(二)正确。小强的实验(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二)的正确性,原因是
(2)小丽为验证猜想(三),选用大理石做试剂。若猜想(三)是正确的,验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验证猜想(四)是否正确,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钙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氯化钾溶液
【拓展与应用】
若废液中的溶质是 N a C l H C l ,根据 H C l 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 N a C l 固体。此方法的缺点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届河北省初中毕业生结课小模拟考试)现有①硬铝②铁矿石③高锰酸钾④医用75%的酒精⑤盐水⑥ 24K金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

(届南京市高淳区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一个镁离子;②-2价的氧元素
③两个铁原子;④空气中最多的物质的构成微粒
(2)属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属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尿素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已知98%浓H2SO4密度为1.84g/cm3,62%浓HNO3密度为1.14g/cm3;若要配制浓H2SO4与浓HNO3的混合溶液,则应将(填化学式)沿玻璃棒缓慢倒入盛有(填化学式)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冷却后装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学完酸碱盐知识后,小美对妈妈焙制糕点用的小苏打很感兴趣,她把小苏打带到实验室与小刚一起进行探究。
(1)小美取少量小苏打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说明小苏打的水溶液显性;
(2)小刚在烧杯内放入少量小苏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立即有产生,说明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在医疗上可以用小苏打治疗
(3)小美想:糕点非常松软,是不是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了CO2气体呢?于是她如图装置对小苏打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导管口的确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试管内仍有白色固体,她猜测剩余固体可能是:①NaOH;②Na2CO3;③NaCl.小刚认为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小刚从试管内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滴加酚酞,溶液变红,他判断该固体为NaOH,小美认为他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因为

(4)小美和小刚继续探究固体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试管内剩余的固体为Na2CO3

通过实验证明小苏打受热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通过本次探究学习,小美对小苏打的性质有了全面的认识,她给妈妈提出保存小苏打的建议有:(答出一点即可)。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3)要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
(4)要使甲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用法。
(5)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