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 B.楚庄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
|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 D.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 B.有所为有所不为 |
|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 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
|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
|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
|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 A.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
|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
| C.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
|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
| B.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
|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
| D.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五四运动相关的是
| A.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 | B.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 C.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