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导致从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欧共体(欧盟)和日本的崛起 |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D.美国霸主地位的巩固 |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辛丑条约》 |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