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粗糙绝缘水平面的A、B两处,分别固定着两个带相等电荷量的正点电荷,A、B相距4 L,O点是AB连线的中点,a、b是AB连线上的两点,且aO=bO=L。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小滑块(可以看作质点)以初动能Eko从a点出发,沿直线向B点运动,小滑块第一次经过O点时动能为3Eko,第一次到达6点时动能恰好为零,小滑块最终停在O点。题中L、Eko、q和重力加速度g均为已知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两点电荷的电荷量、静电力常量题中均未知,故无法计算出小滑块运动的总路程
B.因两点电荷的电荷量、静电力常量题中均未知,故无法计算出电场中b、O两点的电势差
C.从题中数据可以确定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小滑块第一次从a到O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等于小滑块增加的机械能
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A.(m1+m2﹣m3)c | B.(m1﹣m2﹣m3)c | C.(m1+m2﹣m3)c2 | D.(m1﹣m2﹣m3)c2 |
卢瑟福在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时,认为电子不会对α粒子偏转产生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α粒子与各电子相互作用的效果互相抵消 |
B.电子的体积很小,α粒子碰不到它 |
C.电子的电量很小,与α粒子的相互作用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
D.电子的质量很小,就算碰到,也不会引起明显的偏转 |
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C.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 D.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
关于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放射线的过程是原子核的裂变过程 |
B.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原子 |
C.各种放射线都是电磁波 |
D.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随时间的增加而变短 |
碘﹣131(I)是重要的核裂变产物之一,因此它可以作为核爆炸或核反应堆泄漏事故的信号核素.碘﹣131本身也具有放射性,它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β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131有78个中子,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
B.碘﹣131有78个质子,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
C.碘﹣131有78个中子,β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 |
D.碘﹣131有78个质子,β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