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分)下图表示胰腺细胞合成与分泌酶原颗粒的大体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果图示细胞是一个胰腺细胞,则酶原颗粒的合成场所是[  ]___________,
合成时必须在__________控制下完成;对酶原颗粒进行加工和包装
的场所是[  ]_________。
(2) 如果图示细胞是一个汗腺细胞,则细胞中与胰腺细胞相比明显减少的细胞器
是 [  ]__________。
(3) 如果图示细胞是一个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则图示细胞中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的功能不相符合的是______________。与其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提供条件有
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



(1)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酶,合成此酶需要的细胞内、外条件分别是。
(2)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图所示情况,这说明菌落是突变菌。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结构的(填“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3)下图为某细菌合成某种氨基酸的代谢调节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物质):
从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来看,酶Ⅰ是酶。该种氨基酸在细胞中积累过多,会抑制酶Ⅱ的活性,这种调节方式与①相比有的特点。

将酵母菌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呈现型增长,该种群的生长在20 h之前处于期,20 h~40 h处于期。
(2)d呈现型增长。在100 h~120 h,d的增长率趋于。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增多或减少)。
(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延长,酵母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不足和积累。

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请你设计实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 。
(2)材料用具:配制培养基所需要的各种原料、无菌操作箱、接种环等。
(3)简述主要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 培养基;另一种是 培养基。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B、b备用。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
③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 d。
④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把a、b培养基再放入恒温箱中培养3~4 d。
(4)实验结果:在a、b培养基上获得的分别是 。
(5)回答问题:
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下图是该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1)图中标号1是
(2) HIV 在非寄生时,不能进行活动,而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细胞。
(3) HIV 的感染和繁殖过程大致可分为吸附、侵入、复制、和释放。在侵入的过程中,进入寄主细胞的是
(4)下列能正确表示病毒在寄主内的繁殖曲线的是(


(5) HIV 经反复感染寄主细胞,最终将导致功能减弱以至丧失。此时患者如被细菌感染,易出现并发症。从结构上说, HIV 属于生物,细菌属于生物。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如等,对杀灭 HIV 无效。
(6)试举两例说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与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 。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 。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 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 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 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 。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 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