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梦记 白行简
人之梦,异于常者有之:或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者,或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或两相通梦者。
天后时,刘幽求为朝邑丞。常奉使,夜归。未及家十余里,适有佛堂院,路出其侧。闻寺中歌笑欢洽,寺垣短缺,尽得睹其中。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刘初愕然,不测其故。久之,且思其不当至此,复不能舍之,又熟视容止言笑无异。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刘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走散,因忽不见。刘逾垣直入,与从者同视,殿庑皆无人,寺扃如故。刘讶益甚,遂驰归。比至其家,妻方寝。闻刘至,乃叙寒暄讫。妻笑曰:“向梦中与数十人游一寺,皆不相识,会食于殿庭。有人自外以瓦砾投之,杯盘狼藉,因而遂觉。”刘亦具陈其见。盖所谓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也。
元和四年,河南元微之为监察御史,奉使剑外。去逾旬,予与仲兄乐天、陇西李杓直同游曲江。诣慈恩佛舍,遍历僧院,淹留移时。日已晚,同诣杓直修行里(注①)第,命酒对酬,甚欢畅。兄停杯久之,曰:“微之当达梁矣。”命题一篇于屋壁。其词曰:
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实二十一日也。十许日,会梁州使适至,获微之书一函,后寄《纪梦诗》一篇,其词曰:
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
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
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盖所谓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矣。
贞元中扶风窦质与京兆韦旬同自毫入秦,宿潼关逆旅。窦梦至华岳祠,见一女巫,黑而长。青裙素襦,迎路拜揖,请为之祝神。窦不获已,遂听之。问其姓,自称赵氏。及觉,具告于韦。明日,至祠下,有巫迎客,容质妆服,皆所梦也。顾谓韦曰:“梦有征也。”乃命从者视囊中,得钱二镮与之。巫抚掌大笑,谓同辈曰:“如所梦矣!”韦惊问之,对曰:“昨梦二人从东来,一髯而短者祝醑(注②),获钱二镮焉。及旦,乃遍述于同辈。今则验矣。”窦因问巫之姓氏。同辈曰:“赵氏。”自始及末,若合符契。盖所谓两相通梦者矣。
行简曰:《春秋》及子史言梦者多,然未有载此三梦者也。世人之梦亦众矣,亦未有此三梦。岂偶然也,抑亦必前定也?予不能知。今备记其事,以存录焉。
注解①修行里:里坊名。 ②祝醑:祭祀、祷告神灵。醑,酒。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诣杓直修行里第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 | B.常奉使经常 |
C.觉来身在古梁州睡醒 | D.梦有征征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传奇叙述了三个彼此相关联的梦境,这三个梦都取材于生活细事,主题的基本取向是生活情趣而非思想、人生等重大主题。 |
B.作品独特之处在于虚与实结合、夸张与想象结合。作者把梦幻世界和现实世界交融在一起,运用夸张和想象,使得故事既扑朔迷离,又如在眼前。 |
C.作者的叙述很高明,笔墨在叙述中有避有让、相互补充。例如窦质梦中看到巫者的装束及言行,但窦质本人的容貌及言行却被置于巫者的梦验及对梦境的追述中。 |
D.文中引用的两首诗是出自作者的长兄白居易与朋友元稹彼此往来的书信。白居易猜到元稹抵达梁州,元稹梦见白居易游历佛院。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或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者,或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或两相通梦者。
(2)岂偶然也,抑亦必前定也?予不能知。 用“/”给下列一段话断句。
司 马 牛 忧 曰 人 皆 有 兄 弟 我 独 亡 子 夏 曰 商 闻 之 矣 死 生 有 命 富 贵 在 天 君 子 敬 而 无 失 与人 恭 而 有 礼 四 海 之 内 皆 兄 弟 也 君 子 何 患 乎 无 兄 弟 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
(许)远虽材若不及(张)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有删节)
注:张中丞,即张巡。安史乱起,张巡在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与许远同守睢阳,肃宗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平乱以后,朝廷小人竭力散布张许降贼有罪的流言,为割据势力张目。韩愈感愤于此,遂继李翰撰《张巡传》之后,写了这篇后叙。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诚畏死诚:果真 |
B.独蒙愧耻求活蒙:蒙受,承受 |
C.蔽遮江淮,沮遏其势沮:通“阻”,阻挡 |
D.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擅:倚仗,凭借 |
下列全都直接表现张巡、许远英勇无畏的一项是()
①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
②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
③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④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
⑤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⑥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①②⑤ | D.①③⑤ |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许远,而许远在外面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却仍然死守,从而说明了 “畏死”之说的荒谬。 |
B.文章以人死和绳断作比喻,指出“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之说在道理上说不通,发出感愤,斥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能引起人的共鸣。 |
C.虽然作者并不确定天下得以不亡是谁的功劳,但仍然痛斥了那些丢掉城池只想保全性命的人和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 |
D.作者认为,责备张、许二位死守睢阳的人,是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有意制造谰言,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 |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
(2)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子路》)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结合文段概括孔子认为学习《诗经》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文段谈谈孔子对太宰的“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所持的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丘仲孚,字公信,吴兴乌程人也。少好学,从祖灵鞠有人伦之鉴,常称为千里驹也。齐永明初,选为国子生,举高第,未调,还乡里。家贫,无以自资,乃结群盗,为之计画,劫掠三吴。仲孚聪明有智略,群盗畏而服之,所行皆果,故亦不发。太守徐嗣召补主簿,历扬州从事、太学博士、于湖令,有能名。太守吕文显当时幸臣,陵诋属县,仲孚独不为之屈。以父丧去职。
明帝即位,起为烈武将军、曲阿令。值会稽太守王敬则举兵反,乘朝廷不备,反问始至,而前锋已届曲阿。仲孚谓吏民曰:“贼乘胜虽锐,而乌合易离。今若收船舰,凿长岗埭,泄渎水以阻其路,得留数日,台军必至,则大事济矣。”敬则军至,值渎涸,果顿兵不得进,遂败散。仲孚以距守有功,迁山阴令,居职甚有声称,百姓为之谣曰:“二傅沈刘,不如一丘。”前世傅琰父子、沈宪、刘玄明,相继宰山阴,并有政绩,言仲孚皆过之也。
齐末政乱,颇有赃贿,为有司所举,将收之,仲孚窃逃,径还京师诣阙,会赦,得不治。高祖践阼,复为山阴令。仲孚长于拨烦,善适权变,吏民敬服,号称神明,治为天下第一。
超迁车骑长史、长沙内史,视事未期,征为尚书右丞,迁左丞,仍擢为卫尉卿,恩任甚厚。初起双阙,以仲孚领大匠,事毕,出为安西长史、南郡太守。迁云麾长史、江夏太守,行郢州州府事,遭母忧,起摄职。坐事除名,复起为司空参军。俄迁豫章内史,在郡更励清节。顷之卒,时年四十八。仲孚丧将还,豫章老幼号哭攀送,车轮不得前。
(选自《梁书·列传四十七》,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行皆果,故亦不发果:完成,成功 |
B.值渎涸,果顿兵不得进顿:停留,屯驻 |
C.仲孚以距守有功距:抗拒,抵御 |
D.迁左丞,仍擢为卫尉卿仍:仍旧,仍然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丘仲孚“聪明有智略”的一组是
①从祖灵鞠有人伦之鉴,常称为千里驹也
②群盗畏而服之,所行皆果
③凿长岗埭,泄渎水以阻其路
④二傅沈刘,不如一丘
⑤长于拨烦,善适权变
⑥初起双阙,以仲孚领大匠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丘仲孚应举成绩优异,但未被选拔,回到乡里。家中贫穷,便结交了一群盗贼,并为他们出谋划策,事情没有败露。 |
B.丘仲孚在担任太守主簿时,有能干的名声,并且不畏权贵,淮南太守吕文显常轻侮责骂属县官员,丘仲孚却不屈服。 |
C.丘仲孚被提拔为山阴令后,有政绩有声誉,老百姓编歌谣称赞他的政绩超过傅琰父子、沈宪、刘玄明等以前的山阴县令。 |
D.丘仲孚虽然功过参半,但在多处任职期间,深受吏民敬服。他去世后,豫章百姓号哭着送行,攀住灵车,灵车无法前行。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有司所举,将收之,仲孚窃逃,径还京师诣阙,会赦,得不治。
(2)坐事除名,复起为司空参军。俄迁豫章内史,在郡更励清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①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②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纂位,孙秀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竟以寿终。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①【颓然】恭雕的样子②【王母】曾祖母王氏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而不介介:孤高 |
B.骏于是表之表:上表举荐 |
C.优诏遂其高志遂:于是 |
D.明刑旌善旌:表扬 |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刘殷至孝”的一组是()
A.①服丧三年,未曾见齿②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 |
B.①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②事王母以孝闻 |
C.①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
D.①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②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为奉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当时人所赞赏。 |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的学习。阅读文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
C.征南将军羊枯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唐人的见识,但敬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2)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弦治十二年进士。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苧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赀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选自《明史》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彬即畀瑶责其直 责:询问 | B.驾旋,瑶扈至宝应 扈:侍从 |
C.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 核:考核 | 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赉:赏赐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蒋瑶“端亮清介”的一组是()
①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③扬人见瑶,无不感泣④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⑤彬即畀瑶责其直⑥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A.①③⑤ | B.①②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
B.蒋瑶被外放为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武宗南巡时,蒋瑶只是提供皇帝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 |
C.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
D.蒋瑶退休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组成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5分)
(2)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