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对南半球海域进行考察,下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日落时分,考察船到达P点,而M点已经日落,
则下列地点的昼长从长到短的正确排序为( )
A.纽约、新加坡、悉尼、开普敦 | B.悉尼、新加坡、纽约、开普敦 |
C.开普敦、悉尼、纽约、新加坡 | D.开普敦、悉尼、新加坡、纽约 |
15.M处的洋流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A.顺时针、暖流 | B.顺时针、寒流 | C.逆时针、暖流 | D.逆时针、寒流 |
16.当船行驶至N处时,此时船上桅杆的影子最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伦敦的股市交易(早9晚5为营业时间)繁忙 |
B.北京的学生正在早上的上学途中 |
C.秘鲁夜幕已经降下,渔民早已归航 |
D.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工人正吃午餐 |
读下图,回答题。读图①处②处的岩石分别属于( )
A.岩浆岩、变质岩 | B.沉积岩、岩浆岩 |
C.沉积岩、变质岩 | D.变质岩、岩浆岩 |
下列地区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④处相同的是( )
A.渭河平原 | B.喜马拉雅山 |
C.阿尔卑斯山 | D.太行山 |
图中③处山地的成因为( )
A.背斜成山 | B.向斜成山 |
C.背斜成谷 | D.向斜成谷 |
与⑤处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
A.砂岩 | B.大理岩 |
C.侵入岩 | D.喷出岩 |
读地形剖面图,回答题若图中河流:①处表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②处表示山前洪积扇,③处表示三角洲平原①②③主要受到的河流作用依次是( )
A.堆积、搬运 、侵蚀 | B.堆积、侵蚀、搬运 |
C.搬运、侵蚀、搬运 | D.侵蚀、堆积、堆积 |
若图中河流①处表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河流上游①处的剖面图可能是( )
A.A | B.B | C.C | D. D |
小实验:(如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高可达4 ℃。据此完成题。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A.温室效应 |
B.酸雨污染 |
C.大气污染 |
D.臭氧层破坏 |
实验结论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降低大气温度 |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降温 |
C.能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
D.能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大气温度 |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火山喷发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读图,回答题。图中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是()
A.①和④ | B.③和④ | C.②和③ | D.②和④ |
读图完成题。从图中岩层形态看,N处上下错动,地质构造为( )
A.背斜 | B.山谷 | C.向斜 | D.断层 |
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海洋向陆地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①处的岩石主要是( )
A.岩浆岩 | B.沉积岩 | C.变质岩 | D.大理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