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
下列材料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
A.“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
C.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米行商” |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抑议之” |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 B.租佃关系的盛行 |
C.土地的高度集中 |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 B.西汉 | C.南北朝 | D.北宋 |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五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 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
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得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