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 工 业 |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
1978 |
77.6 |
22.4 |
|
|
1997 |
25.5 |
38.1 |
17.9 |
18.5 |
表1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
2010年度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以这一历史场景,下列各种分析最正确的是( )
A.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 |
B.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 |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D.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 |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同盟等党派向联合国说明中国共产党实行了“给农民土地,实行保护工商业”等政策。其目的要让国际社会认识到
A.中共在维护不同阶层的生存权、财产权 | B.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国合法的政党 |
C.中共与民主党派已经结成政治同盟 | D.中国社会的人权已基本得到了保障 |
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她的民主个人主义终于会再显身手,中国终于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理应得到我们的鼓励。”这段话表明
A.美国转变了对中国的根本立场 | B.美国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感到无可奈何 |
C.美国准备笼络新生政权 | D.美国要帮助蒋介石恢复其在大陆的统治 |
“此战役虽然战败,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国民党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文中所描述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D.枣宜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