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
阅读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张籍《酬朱庆余》两首唐诗,完成12、13题。
近试上张水部                       酬 朱 庆 余
(唐)朱庆余                         (唐)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床余平日深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鉴赏下列两首诗,完成18—19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静夜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7.简要说明两首诗写景抒情的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赏析“疑”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分)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
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2)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 (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睦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会。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妻淳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采高索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目的君子亭,自稀“因套”。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2)三、四句写出了海棠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具体从哪几个方面吟诵“梅”?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8小题(共8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香”表现在何处?


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