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兴趣进行到底
葛玲玲 廖奎斗
12010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术热。7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12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2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3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力量。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在吸引”,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4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5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逼趣”。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二是“杀趣”。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子涉“足”。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马拉多纳”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6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选自《教育时报》2010年3月10日,有改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兴趣不仅是 我们学习的入场券,而且是承载我们事业远行的飞船。”句中加点的“入场券”、“飞船”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入场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文中说“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请认真探究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50字左右)
晨
刘白羽
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援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闷热)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是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不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战斗过了一天,而又展开一天新的战斗了。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一次新的胜利。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朝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本文抒写了作者对于“晨”的思索与感悟,是以________的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这可以从作者对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绘中看出。
在作者看来,“晨”的可爱及可贵之处是什么?
请从本文中摘出一个你喜欢的比喻句,并说明理由。
本文末尾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表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
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⑵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⑶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⑷“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⑸“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⑹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选文⑵段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各举一例。
⑴
⑵
⑶ 选文中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
学习课文的手法描写一种植物,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老 树
你站着,你就这么站着,你就这么孤零零地站着,站在荒漠无边的旷野里。
那一片片飘舞着你生命旗帜的树叶呢?那小憩你的枝头又远走高飞的小鸟呢?那从远方匆匆赶来读你满脸深刻皱纹的风风雨雨呢?
几度悲欢离合,一切都已远去,只有你无言地伫立着,撑起一片清淡高远的天空。
从你日渐稀疏的枝叶,我知道你衰老了。
不是么,你那遒劲的根须裸露在地面上,是丧失竭力扎向泥土深处的欲望么?而在你嶙峋的脊背里除了浓缩多少人都无法经历的年轮外,不也留下风雨剥蚀的伤疤,不也刻下岁月沧桑的印记么?!现在,我就静静地坐在你的根上,让苍茫的落照和无边的旷野作为背景,细细感知你的生命之轻,感知你的生命之重!
黄昏来了,冬季也已临近。
在黄昏的风里,我低吟起一句名诗:“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吟着唱着,我思想的汁液顺着你的根须仿佛就要抵达冬的深处,我知道,当杨柳风后,杏花雨间,你刻满皱纹的脸上定会绽出几星嫩绿的笑颜!文章第一自然段连用了“站着(在)”,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
文章第五段划线处“生命之轻”、“生命之重”中的“轻”、“ 重”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①“轻”的含义是 。
②“重”的含义是 。作者在最后一段中不直接写“当春天来临时”,而写成“当杨柳风后,杏花雨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三项是( )
A.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老树的寂寞和顽强。 |
B.“黄昏来了,冬季也已临近”,渲染了一种悲凉、萧条的气氛。 |
C.作者引用雪莱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
D.作者对老树表现了无限的伤感和同情。 |
E.文章大量使用问句,作用主要是把读者引进营造的氛围中去。
F.“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与本文的旨趣最为接近。
启迪生命的梅
⑴大雪初霁,天地茫茫。
⑵如月光普照大地,如白云铺洒人间。
⑶踏着雪,我缓缓而来。我已闻到那幽幽的香。是你吗,雾中的仙子,雪中的皇后?是你吗,潜雪傲霜的梅?
⑷是的,一定是你。虽然,如雪般洁白的你,可以骗过我的眼睛,然而,胜过雪的那一段香,我又怎会感觉不到?淡雅清新的幽香飘然而来,使我恍若越脱尘世,如入圣地。正如林妹妹说的那样“沁梅香可嚼”,我忍不住细细品味着。
⑸近了,近了,是的,我已看见你。疏缀枝头,粉妆玉琢。褐色梅枝清峻古健,欹长的枝条上弥漫着连绵的“白云”。或含蓄,或冷傲,或温静,或清高;袅娜亭亭,纷吐幽香;含情脉脉,欲诉还羞,但无妖冶之姿、轻佻之态。
⑹在众芳摇落之时,惟有你独绚丽,占尽这满山风情。在百花之中,你和水仙一样飘逸,和玫瑰一样圣洁,无芙蓉之娇嫩,无牡丹之庸俗。哦,你是天宫之花,惟有在瑶池方得一见,却又为何偷下仙宫,来到人间?是为了与这集日月精华于一身的白雪为伴吗?
⑺雪后的你,不畏严寒,愈发怒放,绽出片片白玉,犹如在向严冬挑战。微风轻拂过,吹落片片花瓣。你,严寒中的梅,纵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要将自己的报春之歌高唱。来时那样无瑕,去时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染一丝尘俗。
⑻每次雪后,我总会来看一看你——寒梅。因为,你一直给我以生命的启迪:生命之花与其娇艳而受玷污,不如清白而自爱;与其哗众取宠,不如实事求是以保持自己的尊严。
⑼我等待着下一次飘雪,我将再一次欣赏你雪后的风采,接受你无言的启迪。解释划线的字:
初霁( ) 无瑕( )
众芳( ) 玷( )污试各用一字概括四至七段写梅的四个方面: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若将全文划分为两个层次,应当如何划分?简述理由。
写出文中描写梅的四个句子。
任写出文中的两个排比句。
文中写“雪”与“梅”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段第一句中的“你”指 。
试说出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至少说两点):
⑴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时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⑵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令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⑶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⑷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⑸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划线句子如何理解,谈谈你的认识。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 。
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作者陶醉于花的芬芳的句子是哪一句?
第一段中加点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
文中有一句话点出“一大株紫藤萝”的命运是特别年代造成的,这句话是 。
“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的含义是什么?
联系下文,回答:“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
对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应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