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籍之七世孙,高祖以下皆仕金。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初事世祖于潜邸,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中统初,命监铸百司印章,历太府内藏官,出为山东经略司详议官,迁北京奥鲁同知,历安肃、汝、蠡、赵四州知州,入拜监察御史。蓟州有禁地,民不得射猎其中,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利用纠之,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得以所没入悉归之民。擢翰林待制,兼兴文署,奉旨程试上都、隆兴等路儒士。升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出为河东、陕西、燕南三道提刑按察副使、四川提刑按察使。四川土豪有持官府长短者,问得其实,而当以罪,民赖以安。都元帅塔海,抑巫山县民数百口为奴,民屡诉不决,利用承檄核问,尽出为民。
大德二年,改安西、兴元两路总管。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民甚便焉。有妇毒杀其夫,问药所从来,吏教妇指为富商所货。狱上,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未几,致仕,居汉中。
成宗朝,起为太子宾客,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曰谨畏天戒,取法祖宗,孝事母后,敬奉至尊,抚爱百姓,敦本抑末,清心听政,寡欲养身,酒宜节饮,财宜节用,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杜绝谗言,求纳直谏,官职量材而授,工役相时而动,俾近侍时赴经筵讲读经史。帝及太子嘉纳之。皇后闻之,命录别本以进。利用以老病不能朝,帝遣医诊视之,利用谓弟利贞、利亨曰:“吾受国厚恩,愧不能报,死生有命,药不能为也。”遂卒,年七十七。
利用每自言,平生读书,于恕字有得焉。廉希宪当时名相,简重慎许可,尝语人曰:“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武宗即位,以官僚旧臣,制赠荣禄大夫、柱国、中书平章政事,封潞国公,谥文贞。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辟为掾,辞不就辟:邀请 |
B.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冒:违反,冒犯 |
C.利用承檄核问,尽出为民核:审查 |
D.俾近侍时赴经筵讲读经史俾:使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利用忠于职守、为国为民的一组是
①初事世祖于潜邸
②利用辨愈力,得以所没入悉归之民
③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
④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
⑤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
⑥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①③⑤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利用小时候聪颖过人,二十岁时与魏初齐名。后中书省征召他为掾吏,他推辞没有赴任。 |
B.王利用担任安西路总管期间,减轻职田的租额,在其他郡出徭役的站户全部被免除掉。 |
C.王利用担任太子宾客时把切中时政要害的十七件事写疏上奏,皇帝褒奖采纳了他的建议。 |
D.廉希宪是当时的名相,为政简易慎重,对于赞许别人很是谨慎,唯独对王利用非常佩服。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利用纠之,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得以所没入悉归之民。
译文:
(2)“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未几,致仕,居汉中。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 "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上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 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至庭前徐:缓慢。 |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
文言文阅读
|
2. |
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 ①询问风俗,示以祸福②独庆礼甚陈其利
|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 |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 |
B.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 |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 运粮任务 ,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 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 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 应募。 |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严祺先文集序归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①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
(选自《陶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注]①浼(měi):玷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病:批评 | B. | 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拔除 |
C. | 远绍绝学,流风未远绍:继承 | D. | 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加:超过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则或咎其欲出者 | B.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
C. |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 D.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A. |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
B. |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
C. |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
D. |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
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3)则余亦迂甚矣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
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
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1. |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
|
3. |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