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顾准曾说:“唯一行得通的办法,是使行政权不得成为独占的,是有人在旁边‘觊觎’的,而且这种‘觊觎’是合法的,决定‘觊觎’者能否达到取而代之的,不是谁掌握的武装力量比谁大”。符合这一理念的政治体制是:
A.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 | B.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 |
C.法老时代的古代埃及 | D.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 |
有人认为:“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诺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这反映出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 在()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洋务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活动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B.创办北洋海军 |
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 D.创办开平煤矿 |
下表是中国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出口情况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 B.中国的商品受世界欢迎 |
C.中国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进步 | D.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