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材料三: 1950年~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粗离婚率首次突破1‰,高达1.99%。……90年代的中国,平均每10对结婚的就有1对离婚。
——据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整理
请回答:
(1)工业革命后西方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8分)
(2)材料一、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高的因素有哪些?(8分)
(4)你如何看待离婚问题。(6分)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6分)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5分)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材料二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2)材料二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有何影响?
(3)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型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4)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10分)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苏格拉底案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住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不忠实于自已呢?”
问题:(8分)
(3)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1分)
(4)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1分)
(5)透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
在整个20世纪,从国际关系体系上看,西欧经历了一个逐渐走向衰落和开始重新崛起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的国际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8分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关系格局中,西欧的地位如何?分析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3)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欧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地位又有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和约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 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四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的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的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些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
——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3月25日照会的总意见》
材料四 (英国)于1935年6月18日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英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说明法国的主张与英国的主张有什么主要分歧?说明法国的目的和表面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