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③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②③ |
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建言献策活动,组织了三次专家咨询论证会,并把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往各地区、各部门征求意见。这表明
①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政府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
④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之所以说联邦制是“调和美国各州之间、南北方之间矛盾的有效形式”,主要是因为联邦制
| A.既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又确保劳动人民的权利; |
| B.既保持联邦的统一,又确保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
| C.既是国家的结构形式,又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
| D.既坚持了州的独立主权,又保证了中央的绝对权威 |
继“表叔”、“房叔”、“雷人”等一批违纪腐败官员因网络举报落马后,近期又有人通过微博实名举报地方高层官员,引发了社会更为强烈的关注。互联网上正在掀起一股力量无可估计的反腐热浪。结合材料,对网络监督,我们应该这样认识( )
①重视基层话语权有助于推动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
②公民的理性监督有助于规范政府官员权力的行使
③网络监督是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和方法
④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如今网络已成为民意地直通车,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这表明
| A.网络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 B.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
| C.言论自由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
| D.民主执政是各国政府的工作原则 |
近年来,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能,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司法不公案件进行个案监督,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扬。这说明
| A.人大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 B.人大可以代替司法机关的职权 |
| C.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 D.我国司法机关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