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
|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
|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
|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 B.清朝 | C.民国 | D.新中国 |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
|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 A.由官府控制 | B.不受官府的干预 |
|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由国民党公布)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这三项主张的主旨是
| A.国共捐弃前嫌再度合作 | B.在三民主义基础上团结抗战 |
| C.国民党B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 D.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