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C.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俨然是一个国家组织。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教会拥有超国家的权力
B.全体民众信仰天主教
C.封建国家体制不够完备
D.天主教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900年来对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的探讨可分为三个阶段,南宋至晚对晚清对王安石的变法的评价反映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时间段
代表性言论及评价概述
南宋至晚晴
(朱熹)斥王安石新学“于学不正”“杂糅佛道”或“学本出于刑名度数”
通过评议王安石变法来达到“崇道德而黜功利”的目的,变法成为宣扬义理道德观念的“反面教材”
20世纪前半叶
对变法的动机和性质,三种代表性意见;对变法代表的阶级,有五种认识;反变法派与变法派的斗争,四种意见
20世纪后半叶
变法是两宋儒法斗争的典型事例
变法派与反变法之争不是阶级路线之争,而是政策性的分歧

A.阶级斗争史观
B.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C.现实政治发展路标的指向
D.程朱理学的评价价值标准

“庆历新政”的措施中直接限制官僚特权的是()

A.定期考核官员 B.严格“恩荫”制 C.改革贡举制 D.慎选地方官吏

《宋史·食货志》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宋初冗官,吏治腐败 B.战事不断,农民破产
C.巩固政权,不抑兼并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