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在山东出现了一首民谣:“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北伐战争 |
下图描绘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自行制造火炮的情景。从图中可得到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该火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A.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
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 | D.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
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
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 B.升降由皇帝决定 |
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 | D.巩固了中央集权 |
《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
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 | B.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 |
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 |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 | B.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 |
C.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 | D.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