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 双链的一段:“—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密码子表:
甲硫氨酸AUG; 脯氨酸CCA、CCC、CCU、CCG;
苏氨酸ACU、ACC、ACA、ACG; 缬氨酸GUU、GUC、GUA、GUG;
甘氨酸GGU、GGA、GGG、GGC。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该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作用 B.这段多肽链中有4个“—CO—HN—”的结
构
C.该段DNA双链一定位于基因的外显子上
D.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据下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A.Aa与Dd | B.BB与Aa | C.Aa与Cc | D.Cc与Dd |
正常情况下,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的是:
A.一个四分体上 | B.一个DNA分子的双链上 |
C.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 | D.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2出现性状分离 | B.F2性状的分离比为3﹕1 |
C.F2基因型的分离比为1﹕2﹕1 |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
下图从左至右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有
A.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是双向的 |
B.K+外流和Na+内流过程都不消耗ATP |
C.Na+内流可能与局部电流的刺激有关 |
D.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可能与K+外流有关 |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可配制成加酶饲料;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鱼苗随机分组饲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投喂8周后,检测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的活性,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蛋白酶活性(U/mg) |
脂肪酶活性(U/mg) |
淀粉酶活性(U/mg) |
|
对照组 |
1.09 |
0.08 |
0.12 |
实验组 |
1.71 |
0.10 |
0.13 |
A.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B.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需要特别高温,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杀菌
C.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油脂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D.鲈鱼可能为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