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必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减半。”该法律条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量刑惩罚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 |
B.用法律形式维护和加强了:贵族特权 |
C.生动阐释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法律 |
D.罗马的法律是基于习俗而不是理性 |
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
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
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 B.七七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如下:“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国共两党拜祭黄帝陵发生在
A.九一八事变前 | B.一二八事变前 | C.华北事变前 | D.七七事变前 |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打敌人”。这首旋律优美、脍炙人口的歌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对该漫画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民众团结的重要性 |
B.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 |
C.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 |
D.反映了五四运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