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查阅资料]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首要条件,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分别是;。
[实验目的]验证木炭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两个条件须分别验证)。
[实验设计与操作]下面是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可通过开启、关闭活塞控制液体)。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设法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填表。
| 步骤 |
操作 |
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
| ① |
在活塞关闭的状态下,点燃酒精灯加热 |
|
| ② |
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
|
| ③ |
||
| ④ |
[反思评价]实验过程中,装置B的作用可能是
人类生活生产离不开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现象和事实,不可以用金属活动性做合理解释的是 (填序号)。
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容易燃烧,说明镁比铝的活动性强
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
④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
(2)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探究,四分钟后发现A中铁钉表面灰暗,B中铁钉依然光亮,对比A、B现象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3)实验室常用10%的稀盐酸除铁锈,再用浓盐酸配置10%稀盐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 .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
(1)实验A: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主要体现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
(2)实验B: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C: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

同学们为验证"稀盐酸的某些化学性质",在实验室做了如图1的实验,请回答。

(1)试管A中有气泡产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呈 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最多有 种情况。试管B中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
(2)为了证明试管C中发生了反应,他们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①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②当观察到 现象时,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③"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3)同学们将试管C反应后的溶液蒸发只得到氯化钠固体,他们得出了"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你认为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C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3)若用D装置收集气体,无论瓶内装满空气还是装满水,收集的气体都从b端进入,此气体可能是 (填“氧气”或“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