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
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 |
C.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m1+m2-m3)c2 |
D.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 |
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个水滴自3.2m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是(g=10m/s2)()
A.0.8 m | B.1.2 m | C.1.4 m | D.1.8 m |
如图,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1N和7N,不计弹簧秤、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则地面对 A物体的支持力和弹簧秤的读数为()
A.4N,7N | B.5N,7N | C.0N,18N | D.4N,18N |
A、B两质点分别在各自的直线轨道上运动,图甲是质点A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是质点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A在0~2s内的平均速度为零
B.质点B在0~2s内的平均速度为零
C.质点A在0~1s内的运动方向与在1~2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D.质点B在0~1s内的运动方向与在1~2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
A.第1s内的位移是5m |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
C.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
D.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 |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同向驶向同一目的地,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3m/s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6m/s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3m/s做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6m/s做匀速运动,则可知()
A.乙比甲先到目的地 |
B.甲行驶全程所用时间大于乙行驶全程所用时间 |
C.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
D.甲行驶全程所用时间小于乙行驶全程所用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