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这段话应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推恩令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这副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日军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74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