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高¥考^资@源*网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各题
[双调]蟾宫曲•怀古 查德卿1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2书功在飞熊3。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注:①查德卿,生平不详。
②《六韬》:一部兵书,相传为吕尚(姜子牙)所著。
③飞熊:周文王得姜太公的梦兆。对这首元曲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农夫”指的是诸葛亮,它曾躬耕南阳,说他“晦迹南阳”,即隐居南阳。 |
B.“一个渔翁”指的是吕尚姜太公,他70多岁时,曾在渭水之滨用直钩垂钓,后因周文王礼遇而出仕,佐武王而灭殷。 |
C.“霸业成空,遗恨无穷”,是全曲的主旨所在,意思是说诸葛亮、吕尚两人辅佐其主成就霸业的愿望统统落空,不能不使他们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
D.“八阵图”一句是说,诸葛亮创八种阵势及兵力部署的阵图而一举成名;《六韬》这部兵书就使得吕尚功显天下。 |
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以“蜀道寒云,渭水秋风”为曲煞尾,运用“抒情写意”手法,旨在道出英雄成就的业绩已是过眼云烟,到如今能让人见到的只不过是蜀道上空的片片残云和渭水之滨的飒飒秋风罢了。 |
B.本曲中的“农夫”、“渔翁”既实指诸葛亮、吕尚二人,也虚指作者在内的有才而受压抑的贤士。 |
C.这首曲子开头三句,即点明了怀古的对象并加以评价,从而突出了诸葛亮、吕尚出山前的形象和身世。 |
D.这首曲子先扬后抑,有厌弃功名,向往隐逸之意。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燕子来舟中作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立,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大历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留滞潭州,以舟为家。
(1)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本诗与刘禹锡的《乌衣巷》都写到了燕子,燕子的形象在两诗中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①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①关河令:其音多哀怨。清陈廷焯《云韶集》说:“‘云深无雁影’五字千古。”陈廷焯的评语是否得当?请作简要分析。
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0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
▲
(2)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有哪些特色。
▲
(3)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词题为“早行”,词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上阕末句“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释】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既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② “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