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 | B.④①②③ | C.④②①③ | D.③①②④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
、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D.儒家的地位逐步提高 |
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存天理,灭人欲 | B.格物致知 | C.致良知 | D.发明本心 |
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指的是
A.庄周 | B.老聃 | C.朱熹 | D.王阳明 |
“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下列材料体现他的思想的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 B.“仁爱待民,以德服人” |
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 |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