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
| A.开始实事求是说明事物的内在原因和本质 |
|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人类社会上去 |
|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 D.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明朝仁宣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专由内阁负责,内阁权力迅速膨胀,其地位已经超过六部。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 | B.内阁权力已经完全合法化 |
| C.内阁成为决策中心 | D.内阁权力比以往扩大 |
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
| A.地方享有自治权 | B.地方形成了割据势力 |
| C.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 | 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
|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
|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
|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
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需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 A.中书省 | B.尚书省 | C.门下省 | D.吏部 |
《汉书》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B.加强君权 |
| 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 D.加强对中央官员的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