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

A.亚非国际会议的召开 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

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与“这一集体亮相”无关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台湾割让给日本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辛丑条约》的签订

据史家考证,元朝曾四次实行海禁。第一次:世祖至元29年(1292)“以征爪哇,暂禁商贾海者”,至元31年驰禁;第二次:大德7年(1301)禁商下海,武宗至大元年(1308)复立市舶司;第三次:至大4年(1311)罢市舶司,仁宗延佑元年(1314)“开下番市舶之禁”;第四次:延佑7年“罢市舶司,禁贾人下番”,英宗至治2年(1322)“复置市舶司于泉州……”。这表明(   )

A.元朝和以往的封建政权一样具有极强的封闭性
B.元朝的海禁是明清大规模闭关锁国政策的前奏
C.元朝海禁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倭寇骚扰东南沿海
D.元朝的海禁政策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固定性

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出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  )

A.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