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 D.即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指出: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这一论断反映出
A.多极化发展削弱了美国霸权地位 |
B.世界多极力量共同反抗美国强权 |
C.美国军事大国优势已经逐步丧失 |
D.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 |
伊朗儿童和未成年人知识发展研究院主任马杰德·格德里按照对伊斯兰女孩的期望,设计出萨
拉娃娃。他说:“芭比像一匹特洛伊木马。她腹中藏着西方文化,比如化妆和不合礼节的服装。一旦它进入了我们的社会,就会对我们的儿童施加这种影响。”材料主要说明
A.伊朗对经济全球化持否定态度 |
B.伊斯兰文化落后于欧美文化 |
C.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无法共存 |
D.不同价值观念之间冲突明显 |
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
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
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
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
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作者该论述的共同标准是
A.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 |
B.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
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
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 |
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两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英美
A.争夺国际金融霸权 |
B.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
C.经济实力差距巨大 |
D.力争建立相对独立金融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