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获兽,明年无兽矣。”从哲学观点看,这段话表明( )
①要把握事物的“度” ②我们需要的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③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④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人的思维活动有其自身规律,这种规律
①受到人的思维活动的制约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④是能够为人们所掌握和利用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这两种观点
A.前者是唯物主义观点 |
B.前者承认物质运动是绝对的,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
C.两者都正确说明了物质和意识关系 |
D.两者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关系 |
2011年5月24日,搭载一名意大利、一名俄罗斯和一名美国宇航员的“联盟”号载人飞船TMA-20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 这三名宇航员的身体对于高速飞行中的载人飞船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这说明
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 | 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 D.运动的需要条件的 |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