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常因缺钾、氮、磷等而导致生长不良,这里说的“钾、氮、磷”指的是
A.元素 | B.分子 | C.单质 | D.混合物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消化食物 |
B. |
火柴折断 |
C. |
水蒸发 |
D. |
铁丝受热熔化 |
现有一瓶含杂质的碳酸钠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判断该固体的组成成分,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然后再往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不断搅拌,烧杯中的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B.B点对应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钙、硫酸钠
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H +、Na +、Ba 2+
D.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
B. |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C. |
Na +、Cl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
D. |
一定温度下,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增加 |
一瓶含有Na +、Cl ﹣、OH ﹣、CO 3 2 ﹣的溶液,现仅用一份样品溶液,选用下列提供的试剂与操作,逐一检验出其中的三种阴离子,正确的顺序是( )
①过滤
②滴加足量AgNO 3溶液
③滴加足量Ba(NO 3) 2溶液
④滴加足量Mg(NO 3) 2溶液
A. |
②①③①④ |
B. |
②①④①③ |
C. |
③①④①② |
D. |
④①③①② |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无色溶液中:K+、Na+、SO42﹣、MnO4﹣
B.酸性溶液中:Mg2+、Na+、SO42﹣、Cl﹣
C.pH=11的溶液中:Zn2+、Ba2+、NO3﹣、Cl﹣
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K+、NH4+、SO42﹣、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