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对前三联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高高的桅杆更突出了夜泊之舟的孤独。颌联写远景,天空低垂,平野广阔,月亮涌动着大江,给人一种压抑之感。 |
B.颈联的辽阔的原野,奔流的大江,皎洁的月光,闪烁的繁星,来反衬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困苦无告的凄怆心情。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
C.诗人寓情于景,首联的景物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的草一样渺小、柔弱,像江中孤舟一般孤独寂寞。 |
D.颈联上句用反问,下句用反语,诗中既有诗人心中的不平,又有政治上的失意,而后者正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
对尾联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尾联意思是说:飘零一生同什么相似?就像是茫茫天地间的一只小小的沙鸥。 |
B.“天地一沙鸥”,巧妙而形神兼备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刻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无尽愁苦与孤寂,无穷哀叹与无奈。 |
C.沙鸥,栖息于沙滩或沙洲上的一种水鸟,羽毛洁白,象征纯洁,作者以此自比,突出自己洁身自好的形象。 |
D.“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对人生孤独命运的烛照,对天地万物的洞察,使诗人即景自况,在现实世界中捕捉到了自己生命特征的对等物——茫茫宇宙中一只飘零无依的沙鸥。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①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②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48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此诗大约是诗人返乡途中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②《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渡口的典故。这首诗写于哪个季节?请结合首联简要分析。
“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却可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请简要说明。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阅读辛弃疾《丑奴儿》,完成题目。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首词运用了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字。
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
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华 清 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 清 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吴诗“四郊”二句,是说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乌云密布,但只有落在华清宫中的雪即刻就融化了,点出了宫内与宫外的不同。 |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 |
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
D.崔诗“明月”二句,诗人描绘了多情的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玉阑纵存,已无人相依,突出了荒凉寥落的氛围。 |
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吴诗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宫外宫内两个不同的世界进行比较,揭露了唐朝统治者不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继续在宫中过着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 |
B.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以“明月自来还自去”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 |
C.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显雪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
D.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句形象地描绘了宫中树木高入云端,碧绿依然的景象,但一个“寒”字,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使其充满寒冷的气氛。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游
王 令①
春城②儿女纵春游,
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
若何无个解春愁。
[注] ①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中叶诗人。五岁父母双亡,自少勤奋好学,通晓诗书,成年后在高邮、江阴等地收徒讲学。②春城:此处指扬州。结合全诗,赏析对比手法的运用。
你对第四句中“春愁”所蕴涵的复杂情思是如何理解的?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 剪 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清朝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谈谈你的理解。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成为千古绝唱,请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