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H2O2 → H2O IO3- → I2 MnO4- → Mn2+ HNO3 → 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
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H2O2 | B.IO3- | C.MnO4- | D.HNO3 |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对应选项正确的是( )
选项 |
甲 |
乙 |
丙 |
试管中的现象 |
A |
稀盐酸 |
二氧化锰 |
石蕊试液 |
先变红后褪色 |
B |
醋酸 |
粉末状贝壳 |
BaCl2溶液 |
变浑浊 |
C |
浓硝酸 |
铜 |
KI淀粉溶液 |
溶液变蓝色 |
D |
浓氨水 |
生石灰 |
AgNO3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60 mL | B.45 mL | C.30 mL | D.15 mL |
为研究CO2和SO2的有关性质,某学生做如下实验:如图,烧瓶中分别收集的是两种气体,烧瓶内导管口系着瘪气球,向瓶中滴加品红试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烧瓶中试液变无色,气球均胀大,且甲大于乙 |
B.两试液均变无色,气球均胀大,且甲小于乙 |
C.分别取出瓶中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均能产生白色沉淀 |
D.分别取出瓶中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甲中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不能 |
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A.硅 | B.硫 | C.铜 | D.铁 |
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
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 |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
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强氧化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