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时间距离”是指某铁路站点与其他铁路站点之间列车运行的最短时间之和,单位为百小时(100h)。一般可用来表示铁路交通通达性。下图示意中国铁路站点最短时间距离等值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铁路交通通达度最好与最差的站点分别是( )
| A.北京、福州 | B.广州、乌鲁木齐 | C.兰州、哈尔滨 | D.郑州、拉萨 |
下列自然因素中,对“最短时间距离”影响最大的是( )
| A.气候 | B.地形 | C.河流 | D.地质 |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图中等值线的变化趋势是( )
| A.数值变大 | B.数值变小 | C.变得密集 | D.变得稀疏 |
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题1分,共10分。)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能持续供养的适宜人口数量。
随着特大城市规模的扩展,城市之间的分工日益模糊,分界线开始明显。
中心商务区具有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零售商业十分发达的特征。
在同一地域内,影响农业的区位是不变的。
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业属于商品农业。
各地区的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我国的水田与旱地以秦岭——淮河为界。
人口在空间上的流动被称为人口迁移。
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
内蒙古、新疆建设花卉生产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强 | B.土地广 | C.气温高 | D.降水多 |
右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读图完成37~39题。
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 B.气候优越 | C.距城区近 | D.水源充足 |
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 B.城市人口的增加 |
| C.交通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
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我国下列地区中,未能形成大城市的是:
| A.长江河口地区 | B.珠江河口地区 | C.黄河河口地区 | D.海河地区 |
读“地租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表”,根据有关知识回答34~35题。
| 距市中心距离(km) |
各种土地利用的租金(元/m2) |
||
| 商店 |
住宅 |
工业 |
|
| 0 |
150 |
72 |
30 |
| 1 |
100 |
60 |
27 |
| 2 |
50 |
48 |
24 |
| 3 |
0 |
36 |
21 |
| 4 |
0 |
24 |
18 |
| 5 |
0 |
12 |
15 |
| 6 |
0 |
0 |
12 |
| 7 |
0 |
0 |
9 |
| 8 |
0 |
0 |
6 |
| 9 |
0 |
0 |
3 |
住宅区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约为:
| A.0~2km左右 | B.0~4km左右 | C.3~5km左右 | D.>5km |
有关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地租考虑,住宅区只能位于距市中心5km以外 |
| B.住宅区的分化只表现在建筑质量上 |
| C.城市规模越小,住宅区分异越明显 |
| D.在母城周围建卫星城镇,是住宅区分异的一种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