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7年,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已从69.3%下降到57.5%,累计下降11.8个百分点。国际通用的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显示,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已达0.48,大大超过了0.4的警戒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如果用“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来表达国民收入的分配,这句话反映了( )
①消费与积累的关系 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③公共消费与个人消费的关系 ④生活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是一个普遍规律,企业财富明显向资本倾斜,“干的多,挣得少”制约着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真正让人们“劳有所得”,应该 (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③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保障机制 ④完善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在斯大林看来,最适合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的,是()
A.商品经济规律 | B.市场经济规律 | C.剩余价值规律 | D.经济危机规律 |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
A.《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一书中 |
B.《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 |
C.《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书中 |
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 |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列宁这段华强调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政治目标在于()
A.巩固工农联盟 | B.征集更多余粮 | C.增强国防力量 | D.恢复国民经济 |
在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将一些企业租给国内外的资本家经营。这些企业的性质属于()
A.社会主义性质 | B.混合所有制 | C.私有制经济 | D.国家资本主义 |
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这表明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列宁把这些变化看成()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 |
B.为解决当时困难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
C.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控的必要手段 |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过渡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