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学说,主张“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胳、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而理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美】斯达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 | B.孟子 | C.韩非子 | D.老子 |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 B.道家的思想 | C.法家的思想 | D.墨家的思想 |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诸子百家下列主张或观点中,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上体现出积极进取精神的是
A.无为而治 | B.制天命而用之 | 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 D.人不能战胜自然 |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界客观规律 | B.后天教育无能为力 |
C.环境对人成长的关系 | D.人的成长是先天决定的 |
战国时期“墨子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它没有反映出()
A.“兼爱”主张得到民众支持 |
B.小农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
C.“非攻”主张适应了当时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需要 |
D.私人办学在不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