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各项中均有“中国”二字,其中指称范围与另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 A.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孟子·滕文公上》) |
| B.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礼记·王制》) |
| C.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国志·蜀书》) |
| D.凡岭南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中俄《尼布楚条约》) |
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
|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
| A.研究热辐射 |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
| C.解释光电效应 |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生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A.17世纪初期 | B.18世纪中期 | C.19世纪中期 | D.20世纪初期 |
右图主要反映了
| A.人们交通工具的改善 | B.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 |
| C.日本“文明开化”政策带来的变化 | D.日本敌视西方先进事物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最大成果是
|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 B.彻底根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
| C.农奴用赎买的方式得到土地 | D.基本上废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