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5点08分,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西利亚(48°10'W)审议通过将中国湖南莨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含龟峰)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此时,巴西利亚的区时是
| A.8月2日16点08分 | B.8月1日18点08分 |
| C.8月1日19点08分 | D.8月1日15点08分 |
下列属于丹霞地貌景观的是

有关丹霞地貌的错误说法是
| A.强大的盛行风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 |
| B.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 |
| C.本次入选的中国丹霞地貌都位于亚热带湿润区 |
| D.丹霞地貌是以广东的丹霞山命名、由红色砂砾构成并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一类地貌 |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根据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 B.环境和技术 | C.交通和市场 | D.原料和能源 |
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
|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
|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
|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
|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
|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
|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
该图表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 ②土壤污染严重 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水体污染严重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该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
| B.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
| C.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
| D.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
该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问题: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交通发达 | B.单位面积产量高 |
| C.水热条件好 | D.人均耕地面积广 |
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
|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
|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
|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土壤十分贫瘠 |
| B.开发的成本太高 |
|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
|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