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一个兵符不可能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直至唐朝,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恢复使用虎符。秦阳陵虎符,左右各有12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A.皇帝 | B.太尉 | C.御史大夫 | D.丞相 |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
C.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
D.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
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公民法演进为万民法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 B.平民争取权利的斗争 |
C.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 | D.法律体系的完善 |
亚里士多德说:“在希腊,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主要是希腊公民()
A.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权威 | B.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
C.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 | D.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
歌曲《松花江上》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 B.一二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