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一个兵符不可能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直至唐朝,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恢复使用虎符。秦阳陵虎符,左右各有12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 A.皇帝 | B.太尉 | C.御史大夫 | D.丞相 |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 B.中央设三公九卿 |
|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 B.诸侯同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互相厮杀 |
|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 |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
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分封制 | B.科举制 |
| C.郡县制 | D.宗法制 |
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
| C.排斥异族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 D.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
《荀子?儒效篇》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一制度应该是
| A.宗法制 | B.郡县制 |
| C.分封制 | D.郡国并行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