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的物价上涨轻松掀翻了很多的预期,呈现出“过五关,斩六将”之势!CPI从年初的1.5%连续闯关,破三、破四、破五,
一路仰冲至11月的5.1%,创下28个月以来的最高涨幅。在网民自发评选的年度汉字中,“涨”字呼声最高。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油你去”、“煤超疯”等网络热词迅速蹿红,紧随其后,土豆、鸡蛋、白酒、方便面、大米、棉花、羽绒服也纷纷加入涨价大军。
材料二 中国CPI创新高的背后潜藏着诸多因素。一方面,我国货币发行量始终呈上涨趋势,新增信贷也超出市场预期。同时,作为此轮全球经济危机中率先持续复苏的国家,也因此吸引了国际资金的涌入;另一方面,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大量游资热钱纷纷流向农产品领域,大肆炒作农产品,在11月份的CPI上涨因素中,食品价格上涨成为主因。其三,我国农产品重要产地今年连续遭到灾害天气导致农产品歉收以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产品成本和需求都在上涨,也是推动使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材料三 揶揄戏谑之后,更多的是被逼迫出来的生存智慧,在腰包飞快瘪下去的同时,普通民众不得不与CPI展开一场“民间赛跑”。于是,催生了囤货抗涨的“海囤族”和节省开支的“抠抠族”。更有对抗CPI的终极秘笈“八戒”:戒驾、戒烟、戒酒、戒零食、戒逛街、戒在外吃饭、戒娱乐……换城消费、“赴港打酱油”也成为一种购物“新体验”。材料四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提出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此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纷纷采取措施平抑物价,同时,央行也重拳出击,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自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遏制流动性泛滥之势。
(1)结合材料一、三,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类价格上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影响价格因素的相关知识,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
(3)结合材料四,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为抑制此轮物价上涨建言献策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价格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五部门的要求和部署,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2013年3月12日,杭州市联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召开“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部署杭州市深入开展“双服务”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分工安排。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仲灿出席并讲话。
杭州市“双服务”专项行动采取定向全年和定期集中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力争实现“五个一”目标:收集一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解决一批基层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破解一批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难点问题,形成一批有建设性的调研成果,建立一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从目前看,“走转改”已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一是鲜明地回应了时代关切。面对互联网和新兴媒体带来信息爆炸的挑战,“走转改”能够最大限度帮助我们了解到社会上各种矛盾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我们找到化解和消除这些矛盾问题的关键所在,进而发现和厘清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是有力地坚持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新闻传播理念。一段时间以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集中发表了大量的来自基层、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的主角多是普通百姓。
三是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的青年编辑记者队伍。参加“走转改”的编辑记者们大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在艰苦、艰难和艰险的实地采访中,一方面磨练了作风,积累了报道经验,提升了新闻素养;另一方面,乡村的贫穷落后,民间的疾苦羸弱,又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净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走转改”活动对创新新闻报道的意义。
(2)结合材料,说明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对青年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简要回答,为了使这项活动开展富有实效而不流于形式,对各个部门提出哪些要求?(12)

材料一“以后要是想吃果冻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要是想吃老酸奶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要是感冒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2012,皮鞋很忙……”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多家厂商用皮革下脚料制造药用胶囊。
联想到奸商将“瘦肉精”和“地沟油”端上餐桌;官员擦鞋,擦出权力的傲慢;“医跑跑”跑掉了职业良心;疯狂李阳施展疯狂家暴;18个路人送走了“小悦悦”的生命……这些标志性的道德事件,折射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素有五千年文明的道德国度,道德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乎,连跌倒的老人该不该扶、怎么扶都成了需要讨论的问题。道德滑坡了,但道德的根基还在。从汶川、玉树救灾,到“最美妈妈”吴菊萍,再到“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国人血管中的道德血液仍在流淌。但“不扶,过不了良心关;扶,过不了责任关”,国人纠结于道德的“两难选择”。
材料二“小悦悦”幼小生命的离去,引发了广东以至全国的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民大讨论。广东省政法委、社工委等十多个部门开展了“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的大讨论,谋求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到社会转型期的道德伦理重塑。“完善法律体系,惩恶扬善,让施救者无后顾之忧”“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社会诚信制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传统美德,树立社会正气”等,在讨论中成为人们的共识。
(1)有评论指出:对于当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不仅要依法严查,更要加强经济伦理建设。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说明评论呼吁加强经济伦理建设的理由。
(2)(原创)有人认为,“最美”就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请你用辩证法知识评析该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8月19日,哈尔滨市市民进行保钓反日游行活动,起始点定在哈尔滨市的两大标志性建筑——龙塔和防洪纪念塔之间。上午,参与游行的人很早就来到龙塔广场,三位鹤岗市的中学生是坐火车连夜赶来的,他们说,参加活动,就是要表达我们学生的爱国情怀!一位外地口音的人告诉记者,他来自陕西,到哈尔滨出差。他说,这样的爱国活动,无论是西安还是在哈尔滨,赶上他都一定要参加!一位哈尔滨参加者激动地说,钓鱼岛是中国的,咱们就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发出中国人的吼声!
材料二 沿途一些商服也做出响应,长江路上的顺达商务宾馆就在电子屏上打出了《钓鱼岛是中国的,本店拒绝接待日本人!》尽管游行队伍不断壮大,围观者众多,但游行活动一直在有序中进行,警察正常维持秩序,当有丰田等日本车出现时,警察也悄悄提醒车主迅速离去。
请根据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有关知识,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政治生活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表一

 图表二
注: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②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材料二 当前宏观经济最大的风险,不是投资增速的下降,而是消费增速的明显下降。这个下降与我国潜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不相适应。从这个角度看,调控的重点,既要兼顾短期的稳定投资,更要着眼于中长期的扩大消费,要明确把扩大消费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材料三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但目前还有相当多的体制机制、政策安排并不利于消费扩大。因此,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中,需要尽快推进消费政策调整,除了出台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等政策外,更重要的是构建起消费释放的政策体系,争取未来五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翻番。
(1)图表一、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信息。
(2)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阐述扩大消费的意义。
(3)结合材料二、三,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消费的增长。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观众了解历史真相、获取民族记忆的一个便捷平台。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涂抹色彩,使其鲜活起来,是电视剧创作的魅力之所在。
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句甸的血泪史,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和平年代的人们的想象。然而近年来,一些抗战剧创作者不进行必要的采风活动,也不对历史资料和真相进行核查,便开始艺术创作;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甚至不惜篡改和游戏历史,将大量奇幻、神话、多角恋等低俗的情节充斥其中,误导观众对抗战历史的正确认 知。
抗战剧篡改历史的现象愈演愈烈,引发网友吐槽,人民日报也痛批抗战剧戏说史实,丧失文化自尊。如何做到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已成为抗战剧创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1)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当前我国抗战剧篡改历史的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
(2)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抗战剧创作为什么要坚持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
(3)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进行抗战剧创作提出两条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