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4日《华商晨报》评论道:“如同北京奥运会一样,上海世博会所富有的象征意义不仅限于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接纳,更在于我们再次拥有了一个向世界展示东方文明与价值的舞台。当我们归纳现代社会的关键词时,绝对不会遗漏两个词。在上海世博会中我们完美地演绎了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词是
A.多元化与民主化 | B.民主化与城市化 | C.工业化与民主化 | D.全球化与城市化 |
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身的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之处在于
A.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
B.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来源 |
C.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
D.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
A.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 |
B.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 |
C.明清八股取士制度值得推崇 |
D.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
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 D.加速发展陆路交通 |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现象十分严重 |
B.清朝政府的腐败日益暴露 |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然经济解体 |
D.军备废弛,纪律败坏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
结论 |
|
A |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杜绝儒家以外其他思想的传播 |
B |
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度 |
推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
C |
“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
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 |
D |
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 |
对启蒙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