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城市发展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缩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长安城的布局,分为宫城、皇城、商业区即“市”、市民居住区。正北为太极宫,太极宫有太极殿,是皇帝日常接见群臣的地方。太极殿两侧分设中书、门下诸省,是高级官吏们的办公处所。太极宫北门名玄武门,驻有保护皇宫的重兵。太极宫之南曰皇城,又名子城,城内有东西七街,南北五街,主要是除中书、门下之外的政府高级机关,包括尚书省、太仆寺、御史台、将作监、鸿胪寺等百官办公处所。皇城以南和宫城、皇城的东西皆为市民居住区。以朱雀门以南的朱雀大街把全城划分成东、西两部;又以城内南北十一条大街,东西十四条大街,把全城居民区分成四方形的一个个小坊,坊的四周建有坊墙,共合一百一十四坊。东、西城又各有一市,称为“东市”,“西市”,专供人民和商贾商业贸易之用。
材料二  在18 世纪早期,曼彻斯特是一个美丽的集贸小镇,居民散居在不多的几条街上。这一切都被改变了。这个城市对煤炭的需求是造就世界第一条现代化运河的原因,Bridgewater 运河。煤炭也是在新兴的火车引擎里燃烧的燃料。曼彻斯特同时也是从利物浦码头运送棉花航线的终点站。曼彻斯特的煤炭消耗量以百万吨计,它们产生的烟雾,如刘易斯·芒福德所评论的,成为“新工业主义的象征”。……曼彻斯特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蓬勃的经济吸引了全英国的移民。
材料三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都长安城市建设的特点。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以19世纪英国著名城市纺织之都曼彻斯特为例说明近代城市与古代城市的区别。
(3)结合材料及时事指出深圳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重要贡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
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
(1)分析上述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材料一、二都提到“上帝”,试分析其各自的意图?
(2)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中日改革的主要相同点。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中日改革有何重要不同之处,并据此谈谈对我国现阶段深化改革的启示。

近年来,“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或“中国经验”成为国内外学界、政界热议的课题之一。讨论发展模式问题,需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和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摘编自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二 代议制民主要成为真正的民主制,就应该是代表全体的民主制,而不是仅仅代表多数人的民主制。漏掉少数,全体就出现了空白,就不再是民主。少数和多数一样都应享有充分的代表权,按比例分配。
——摘编自密尔《代议制政府》
把代议制同民主制结合起来,就可以获得一种能够容纳和联合一切不同利益和不同大小的领土与不同数量的人口的政治体制。
——摘编自托马斯·潘恩《人权论》
材料三 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是以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构想为基础,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发展,留下每代人智慧烙印的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摘编自《民主与民生: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唐代的“三省体制”。(9分)
(2)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是如何体现材料二所述的观点的。(6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实现的?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说明了什么?(10分)

社会转型是指在一个长时段中,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机制、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的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完成社会转型的内涵。
材料二 15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是西方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是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时期,是欧洲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过渡时期。
——蒲国良《欧洲近代史视角下的中国当代社会转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5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的推动社会转型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其作用。
材料三 1978年至今,(新)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了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等,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同步并行、相互交织,涉及社会所有构成要素系统的相应变化与调整。
——郑杭生《中国和西方社会转型显著的不同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转型具有什么特点?中国的社会转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豪华家族购置多于他们所需要的厨房用具,以增加其快乐,那是荒谬的。同样,要一个国家转入或保存多于它所需要的金银,以增加国家收入,也是荒谬的。出资那么多的金银购买那不必要的物品,也必然会减少其他用于衣食住行和维护人民生计的财富。一切特意和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透明、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建立起来。每个人只要他不违背正义的法律,就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来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使用之最适合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入错误。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摘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17课
材料三改革以来,我国大幅度减少指令性计划,总体上实行指导性计划。目前,已全部取消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指令性计划,工业指令性计划产品也由1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目前的12种,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
——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

——根据《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1992-1993)》资料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运行的概况及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6分)指出材料二与三在经济运行方式上有何异同?(3分)
(2)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中经济政策的调整说明了什么问题?简析材料一、二、三反映的三种经济思想或政策调整的历史必然性。 (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